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寒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的意思)万万没想到

王维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幅画竟然引发了一桩聚讼千年的艺术公案。袁安是东汉名臣。他还没有入仕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

寒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的意思)万万没想到

 

王维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幅画竟然引发了一桩聚讼千年的艺术公案袁安是东汉名臣他还没有入仕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一连下了十多天,家家户户都在扫雪开路,出门求食洛阳令巡察灾情,到了袁安家门口,仍然大雪封门,就让人清除积雪进到房间去看,但见袁安僵卧在床,已经奄奄一息。

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都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洛阳令嘉许他的品德,就推举他做了孝廉北宋沈括得到了王维的《袁安卧雪图》,他在《梦溪笔谈》中有写道:“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北方天寒才会下大雪,芭蕉是南方热带植物,王维却在雪地里画了一株翠绿的芭蕉树,这确实有悖于常理沈括解释道:“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

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朱熹却批评道:“雪里芭蕉,他是会画雪,只是雪中无芭蕉,他自不合画了芭蕉人却道他会画芭蕉,不知他是误画了芭蕉”宋人朱翌又来辩护:“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如,红蕉方开花。

知前辈虽画史亦不苟”袁安卧雪发生在汝阳,在今河南中部宋代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是描绘文人雅士在开封聚会的写实作品,画中有几丛郁郁葱葱的芭蕉我是豫北人,也亲眼看见过有人家庭院里种着芭蕉但是,对于王维这样的诗佛画家,我们能去执着于他笔下的这种真实吗?。

钱钟书认为:“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海底尘、腊月或火中莲等等,暗示‘稀有’或‘不可思议’”陈寅恪先生说:“考印度禅学,其观身之法,往往比人身于芭蕉等易于解剥之植物,以说明阴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

王维在《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中写道:“雪山童子,不顾芭蕉之身;云地比丘,欲成甘蔗之种”赵殿成笺注:“佛入雪山修行,故谓佛为雪山童子”《维摩诘所说经》中,还以身如聚沫、如泡、如焰、如芭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浮云、如电等“十喻说法”,既深刻又富有文学性。

对于深受维摩诘影响的王维来说,芭蕉之喻是再熟不过的禅理了皮日休“百年终竟是芭蕉”,王安石“但当观此身,不实如芭蕉”苏辙“龙虎未能留物化,芭蕉久已悟身空”,彭汝砺“蝴蝶南华梦,芭蕉居士身”陆游“蝴蝶梦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

宋释道颜偈语曰:“时时日日,日日时时,七颠八倒,孰是孰非?”在佛教交错颠倒的时空观念下,在梦幻泡影芭蕉伊兰的不实之相中,王维安放了袁安卧雪我们注意到,上文所引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诗句,出自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这首诗也写到了袁安卧雪:。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袁安是王维心目中的高士,是符合他精神寄托的人物形象他不会平白画一株雪中芭蕉图,这一刻,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也不是岭南,也不是中原,也不是夏日,也不是冬天,用禅心突破了实相,把难以言传的意蕴,注入到了画面中,给中国画拓展了无边无际的精神空间。

特邀编辑:董学仁责任编辑:龚蓉梅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