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常羊学射(常羊学射文言文翻译)不要告诉别人

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常羊学射(常羊学射文言文翻译)不要告诉别人

 

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选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 2.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3.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4.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逛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够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足够吗?”猴子们听了都顺从了,感到很高兴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② (选自《列子·说符》) 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

杨子说:“咦!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找羊的人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道:“丢掉了”问:“怎么会丢呢?”回答说:“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很久不说话,一整天没有笑容 6.良狗捕鼠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士容》) 译文: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 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 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7.死灰复燃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 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侍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

吴楚被打败后,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释放出来,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8.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9.门可罗雀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亦云,悲夫!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译文: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增长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

他再次作为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能够生死往来,才能知道交情的深浅贫穷之时与富贵之时,可以看到世态人情地位的高贵和低贱的变化,人和人之间的真实的交情就会显现出来。

)”汲黯、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10.扁鹊见秦武王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 译文:从前有一天医生扁鹊拜访秦武王,武王给扁鹊看了他的病情,扁鹊请求自己给秦武王治疗,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治它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楚。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怎么治病),又同不懂医术的人(一起讨论)而破坏这件事,干扰治疗,像这样掌管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 11.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 。

译文: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12.师旷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天黑了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

’点亮了蜡烛的照明,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13.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着,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特别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税赋。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4.羲之书扇(羲之)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義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译文: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见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手中拿着六角竹扇要买王羲之(为她)在扇子上写字,每把扇子上都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时不高兴于是王羲之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羲之)的字,拿它卖一百块钱。

”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许多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笑笑却不回答她 15.只许州官放火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选自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译文:田登作郡守时,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提到了他的名字就生气,犯了这个错误的人必定会被鞭打全州郡的人都不得不把“灯”叫做“火”。

正碰上正月十五上元节摆设花灯,官吏们在街上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原来就起源于此 16.不为物累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 译文:吕蒙正凭借宽厚成为宰相,宋太宗特别器重宠信他。

有一个官员,家里收藏了一把古镜,他自己说镜子能照到二百里外的地方,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吕蒙正以博取他的赏识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脸不过碟子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镜子)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感叹佩服,认为他比唐朝宰相李靖还好很多大概是因为像吕蒙正这样没有少有特别嗜好而又不被物欲所拖累的人,即使是古代的贤者也很难做到 17.贾岛推敲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选自宋·阮阅《诗话总龟》)译文:贾岛初次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这时吏部侍郎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车马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贾岛当时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不久被随从人员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因为“推敲”两字还没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划“推”、“敲”的姿势路上看到的人对这事都很惊讶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用‘敲’字更好”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两人一直谈诗认道,很长时间二人不舍分开。

韩愈于是就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18.庸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躧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谐史》)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弯曲的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

”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于是就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在门板上践踏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医生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哪里管得了人是不是会死。

”哎!今天世上当官的人,只管收钱收粮食,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 19.鲁国之法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 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诸侯国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此以后,鲁国人都不会去赎回奴隶了”收取那些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一个人的行为的价值,而不去拿那些钱的话,鲁国人就不会再去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给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 20.孟子自责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

”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

”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选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

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乘人没做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于是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说休妻的事了。

21.一鸣惊人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③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身高不到七尺,能言善辩,幽默诙谐,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于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

齐威王当权时,他很喜欢说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喜欢酒色,常彻夜饮酒作乐,沉迷其中而不问政事,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因此,官吏们贪污失职,各诸侯一起来侵犯,齐国危在旦夕,身边的大臣没有谁敢劝谏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用隐语对他劝说:“齐国有一只大鸟,栖息在王宫的庭院里,三年里它既不飞又不鸣叫,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

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 于是齐威王就召见全国各县的官吏七十二人,赏赐一人,杀了一人军队振奋军心率兵出战各国诸侯都感到非常震动惊讶,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齐国。

22.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选自《战国策·楚策》) 译文:苏秦到楚国去,许多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说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

我想听听您的理由”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到现在你是要我吃珠玉,烧桂木,依靠小鬼见天帝啊”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 23.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24.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笑》) 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伸展衣服皱褶,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25.楚人贻笑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④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选自三国·邯郸淳《笑林》) 译文: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伺机捕蝉时掩蔽过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 (螳螂为了捕蝉, 用树叶遮挡掩护自己,让蝉看不到),于是就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摘取树叶,他发现螳螂藏在叶下窥伺蝉,他就摘下那片叶子。

不料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先有许多落叶,再也无法辨认出来他要的那片叶子于是,他将落叶全部扫起,带了几斗落叶回家,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时,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过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欺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暗地里非常高兴,将叶子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当着人面拿别人的东西官府差吏就当场抓住他,扭送县衙县官让他说事情缘由,他自始至终把事情讲了一遍,县官大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惩办治罪。

26.画地学书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27.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射道》) 译文: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

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哪一个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 28.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也。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译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这样酿造七天,就变成酒了”然而这个人容易忘记,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样掺和起来做酒,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

酒家说:“你一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等到酿不出酒时,却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

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29.运斤成风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矣!” (选自《庄子·徐无鬼》) 译文:庄子送葬,到了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

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

’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助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30.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

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学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