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学会了吗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这篇文章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主要讲述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为了保存国家,完成使命,与秦王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使秦王折服,不辱使命的故事。
在与秦王的斗争中,唐雎提到了布衣之怒,说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并且拔出佩剑,想要以命相搏,秦王慑于威慑,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唐雎道歉这虽然是一段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并且距今已经两千多年。
但是对于现在仍有警示作用,因为布衣之怒的案件,依旧在不时上演2023年的1月19日,浙江平阳县血案,42岁的犯罪嫌疑人杨某迅因纠纷持刀行凶,造成6人死亡的人间惨剧2023年的2月13日,东莞长安镇血案,38岁的犯罪嫌疑人殷某某因个人积怨用随身携带的刀具,接连将三人杀害。
这两起血案,之所以发生,网传的都是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了侵害,维权无果后,铤而走险,才引发了血溅三尺,流血五步的惨剧为何身处底层的老百姓,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拿起屠刀,走向极端?杀人的后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杀死了别人,自己也活不成了。
但明知道后果很严重,为何还要这样做呢?千古艰难唯一死,每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谁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是为何宁愿一死也不愿意赖活着呢?除了少数穷凶极恶,杀人如麻,没有人性的恶魔之外,绝大部分人是安守本分的,不愿意滥杀无辜,取人性命的,本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存之道,能忍则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无路可走,不到被逼急了,是不愿意走最后一步的只有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才会选择化身嗜血的恶魔,举起疯狂的屠刀,在歇斯底里,双眼通红中,毁掉别人也毁掉自己这两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因为个人的恩怨,夺人性命,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法律的严惩。
这样的结果,他们早已预料到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应该好好警醒和反思是不是我们平时做得不到位不够好,没有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法律方面的援助,去通过法律和法规帮助他们争取应得的利益,让他们觉得求告无门,无路可走,才最终鱼死网破,谁也活不成。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长安回望绣成堆(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学到了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
-
常羊学射(常羊学射文言文翻译)不要告诉别人
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翻译)怎么可以错过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全诗)学到了吗
- 虽九死其尤未悔(虽九死其尤未悔前一句是啥)不看后悔
- 琵琶起舞换新声(琵琶起舞换新声是什么意思)满满干货
- 陆元方卖宅(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