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感怀张继古诗)速看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700--790)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
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极多,如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然而,更多人对寒山寺的认知和熟悉却源于张继的《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的鲜活意境,又将孤舟漂泊人的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情景聚合,使得诗句在情真意切中扣人心弦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诗句广为流传,也使得寒山寺随了诗行为众人知晓诗行光芒万丈,但张继的一生却极其坎坷落魄现存资料中,张继的生平记录极少张继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然而,唐朝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也就是说,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
张继张继虽然考中进士,却在铨选中被淘汰了于是在京城中漂泊等待机遇,但张继为人孤傲,不屑巴结权贵,所以一直没有谋得一官半职窘迫际遇中写下《感怀》诗句发出无奈感慨《感怀》【唐】张继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漂泊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唐玄宗赶紧逃跑,一时之间,京城人士纷纷逃离,张继也成为其中一员而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也乘船南下,开始了他的江南流寓之旅。
并在一个秋夜,乘船来到枫桥下,萧瑟秋季,洪亮钟声,始终挂怀的国家凋敝的景象、百姓悲苦的流离惨状和个失意境遇注定了不眠之夜,不禁愁绪郁结,吟出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
枫桥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但整个王朝生产凋敝,人民流离,财政拮据,于是就任用深通经济的刘晏主持国家建设在追随者们的支持下,刘晏政绩出色而刘晏也任用了一批真才实干的官员,其中,张继就得到刘晏信任。
于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但是,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寒山寺张继为文不事雕琢,爽朗激越,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张继在世时,文章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包括《枫桥夜泊》也未引起太大轰动直到张继去世后,《枫桥夜泊》被同样生卒年不详的高仲武选编入《中兴间气集》,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广泛传颂。
到了近现代,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一问世即风靡海内外,成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并被许多亚洲国家知晓,纷纷收录于小学教科书。
诗碑在日本更是家喻户晓,因而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
诗碑有人说张继让寒山寺享有盛誉,为众人知晓,因而是张继成就了寒山寺;也有人说寒山寺给了张继灵感和触动,因而诗句才如此脍炙人口但无可辩驳的事实却是,寒山寺与《枫桥夜泊》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源远流长的岁月光华符节里,闪烁着璀璨光芒。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过尽千帆皆不是(过尽千帆皆不是啥意思)速看
今天分享这首《望江南》也是从一位妇人的角度书写离别后的思念与等待,中间两句写得曲折动人,韵味深长,堪称古代版《错误》。…
-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全诗)这都可以?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
- 欲上青天揽明月(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 醍醐味(醍醐味的意思)奔走相告
- 朝为田舍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快来看
- 今日听君歌一曲(今日听君歌一曲,如听仙乐耳暂明)快来看
-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一看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