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全诗)干货满满

《秋夜》陈与义〔宋代〕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秋夜,唐诗宋词古诗词,2分钟▲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

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全诗)干货满满

 

《秋夜》

陈与义〔宋代〕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秋夜,唐诗宋词古诗词,2分钟▲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夜半三更,淡淡的月光洒满中庭;白露横天,一洗乾坤,银河澄澈明亮。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树上的叶子,我的“秋思”也将因失去了秋声,而无处安放。注释

中庭:古代庙堂前阶下的正中部分三更:时间描述,大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河汉:出自《庄子-逍遥游》,本义指天上的“银河”西风:秋风著:附着,承受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秋思诗很明显这首诗的创作借鉴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二句“中庭”“白露”对应“中庭”“冷露”,“淡月照三更”其实就是“地白”,“洗空河汉明”与“无声湿桂花”,一向上洗天空,一向下湿桂花,大同小异。

陈与义这首诗最大的成功其实在于最后两句,正可谓是“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典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王建写中秋夜的名句,如果再借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超越的,只能落入窠臼只能另辟蹊径,王建主题是“望月”,陈与义就将主题转为“借秋声”来表达“秋思”。

虽然最终落脚点都在“秋思”上,但是表达的方式却大不同与王建正着写“秋思”不同,陈与义的“秋思”是反着说的何为他说“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留着秋叶、秋声干嘛呢?他需要你进一步去思考那是因为诗人心中有“秋思”,所以想借助“秋叶”“秋声”来寄托。

如此一来,既摆脱了王建诗歌的束缚,又将诗境带入另一种情境中去了,着实高妙至极。学习写诗,不妨学习陈与义,从模仿开始,再翻新意,形成自己的叙述风格。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