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丘员外(秋夜寄丘员外拼音版古诗)难以置信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丘二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属:正值,适逢,恰好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译文】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赏析】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
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
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空山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
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
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作者】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秋夜寄丘员外(秋夜寄丘员外拼音版古诗)这样也行?
唐·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①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
亲戚畔之(亲戚畔之中的亲戚什么意思)快来看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韶山冲,家乡的亲人们欢天喜地。文家的表兄弟和侄子们一再邀请毛泽东去他们家中做客,但毛…
- 夜思(夜思静古诗 全文)学会了吗
- 夜思(夜思静古诗 全文)这都可以?
- 捕蛇者说作者(捕蛇者说作者简介)新鲜出炉
- 蚍蜉撼树谈何易(蚍蜉撼树)硬核推荐
- 捕蛇者说作者(捕蛇者说作者简介)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