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都可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从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诗僧道潜同游庐山时所作。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西庐山风景区含鄱口秋景(2012年11月19日摄)新华社 发 傅建斌 摄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从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诗僧道潜同游庐山时所作作者以亲眼所见的庐山之景,揭示出日常生活中的深刻道理。
诗的开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作者在庐山见到的和感受到的庐山峰峦林立,姿态百出,游人在不同的游览地点,看到的景色会千差万别这两句是重在写景,符合游人对庐山的真实感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由前面的景色,引发作者的联想和感叹:片面地认识庐山面目,是因为游人身处庐山之中,看到的并非全貌,因为身处山中,视野被遮蔽,所见只能是庐山的局部。
山中所见的局限性,也同样适用于观察世上的万事万物,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局外人有时会比局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中国文学史》)深入事物的本质,要摆脱主观成见的束缚,跳出小圈子,远距离宏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从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和甄别,从而得到客观正确的结论。
这首哲理诗以景说理,语言浅显易懂,朴实无华,其中表达的哲理耐人寻味黄庭坚评此诗有“不传之妙”当代徐中玉先生评此诗说,“局中人常常看不清事物的全貌和真相,就是由于受到认识条件限制的缘故”作者:谢少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诗词吾爱”网传统诗词擂台赛常务评委。
主持人:姜嘉琪编 辑 | 刘 琼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欢迎投稿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报纸投稿:xcgbbtg@163.com报纸投图:xcgbbtt@163.com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曾卓(曾卓君的老婆)一看就会
完整某学院电竞专业考试真题如下: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曾经的世界三大电子竞技赛事A、MoonB、TeDC、GrubbyD、Sky3、…
-
白毛浮绿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全诗)满满干货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携手推出“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邀请百位名家诵读赏析…
-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是什么来着)万万没想到
- 夜深忽梦少年事(夜深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新鲜出炉
- 夜深忽梦少年事(夜深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硬核推荐
- 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的下一句是什么)一篇读懂
- 人不学(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