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战国策秦策一(战国策秦策一翻译)快来看

当你预判了对方所做的事情,将其暴露,便削减了其权威性。

战国策秦策一(战国策秦策一翻译)快来看

 

本文共计2625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这篇是《战国策》中秦策一的第十一篇,主要是讲田莘(Shēn)先一步预判到张仪会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跟秦惠王讲了虢、虞两国国君听信谗言而导致灭亡的故事,在张仪说陈轸坏话的时候,秦惠王自然是不会相信张仪。

在《数风流人物》系列里面已经讲过了张仪的人生故事,从张仪的故事里面来看,这篇策文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属于史实不过,这篇策文中所运用的手法和技巧,并没有因为时间过去了两千年就失效,反而是被我们不自觉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张仪来到秦国之后,作为客卿,虽然不需要像之前那样为家境贫寒而担心,却依旧需要考虑如何维持住目前的待遇,也就是要持续得到秦惠王的欣赏这个时候,就不免与同作为客卿的陈轸等人产生了“争宠”的情况,一方面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贬低对方,进而使自己获得真正展现实力的机会。

张仪与陈轸的“争宠”,最终以张仪的胜利告终在担任客卿五年之后,张仪得到了带兵出征的机会,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详见:张仪之事这篇策文其实就是两者争斗的展现,而田莘显然是站在陈轸这一边的,像之前的《战国策》策文一样,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主题亮了出来,表明了人物动机。

原文田莘(Shēn)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曰:“臣恐王之如郭君。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因而伐郭,遂破之。

Translate译文   田莘替陈轸对秦惠王说:“我担心大王将会像虢君那样当时,晋献公想征伐虢国,却又忌惮虢国大夫舟之侨晋国大夫荀息献言:‘《周书》上说,美女能惑乱国君’于是晋献公便派歌女送给虢君,用来扰乱他的政事。

而虢国大夫舟之侨劝谏,虢君却不听,舟之侨便离开了虢国随后晋国出兵进攻虢国,于是灭掉了虢国解析田莘在这里用了虢国覆灭的例子,告诉秦惠王虢君就是听信了晋献公所献美女的谗言,才会不听信虢国大夫舟之桥的谏言,然后导致的灭亡

美女误国的故事,在古代的各种史书上并不少见,许多故事的总结似乎都是将君王的昏庸归到好色,宠信美女身上但是当将那段历史梳理出来的时候,才能明白并非仅仅是君王好色就可以回答问题的比如周幽王和褒姒的故事,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详见:烽火戏诸侯之事

而田莘在这里引用荀息的话,目的是为了劝谏秦惠王不应该听信谗言,不听忠臣的劝谏在这里,一是为了后续的内容铺垫,二是标榜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此时就像舟之桥一样,是一名忠心为国的谏臣原文又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

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宫之奇以谏而不听,遂亡因而伐虞,遂取之

Translate译文   晋国又想攻打虞国,忌惮虞国大夫宫之奇在荀息再次献言:‘《周书》上说,俳(pái)优能惑乱老臣’于是晋献公就把俳优送给虞君,让他们乘机说宫之奇的坏话宫之奇进谏而虞君不听,宫之奇便逃离了虞国。

晋国接着出兵攻虞,于是灭亡了虞国解析这部分是延续之前虢国灭亡的内容,讲虞国灭亡的事情同样是讲虞君听信美男俳优的谗言,而不听信虞国大夫宫之奇的劝谏,最后被晋国灭亡“假道伐虢”是晋灭虢虞两国的一个经典策略,晋国为了确保灭掉两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布置。

详见:假道伐虢之事

田莘将两国覆灭的原因中总结出两国国君听信谗言,不听谏臣的进言,也是为了自己的主旨服务,表明自己的谏臣身份,以及指出张仪的馋臣身份其中荀息所引用的话来自《逸周书》是孔子对《周书》删减后的内容,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现在考证认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时期,可能还有汉代改易或增附原句为“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淫图破国,淫巧破时,淫乐破正,淫言破义,武之毁也”,其中“美女破舌”也有“美女破妇”的传抄可翻译为:用美少年贬斥老年人,用美女贬损其正妻,用邪谋坏他人的正计,用奇巧毁他人的资财,用淫乱之声坏他人的雅乐,用邪恶之言诋毁他人合理的话,是武事的“毁”。

这句话的核心也是臣子劝谏君王,一个国家的毁灭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开展。

同时,这句话里面有提到“美男”,在翻译中翻成俳优,在古代以男色娱人还是少数,更多是从事的俳优,也就是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司马迁专门列出了《滑稽列传》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足以说明他们的重要性原文今秦自以为王,能害王之国者,楚也。

楚知横门君之善用兵,与陈轸之智,故骄张仪以五国来,必恶是二人愿王勿听也”张仪果来辞,因言轸也,王怒而不听。

Translate译文   如今大王称了王,能够危害秦国的就是楚国而楚国知道横门君善于用兵,陈轸富于智谋,所以重用张仪,让他处理齐、燕、韩、赵、魏五国的事张仪来到秦国,必然中伤这两人希望大王不要听信他的话。

”不久,张仪果然来说陈轸的坏话,秦惠王大怒而未听信张仪的话解析举完例子之后,也做完了铺垫,便回到自己的正题,分析楚国之所以忌惮秦国,因为秦国有横门君和陈轸,而且必然会是会攻击他们来削弱秦国,现在张仪被楚国委以重任,必然会说他们坏话。

张仪来了之后果然如田莘所料说了陈轸坏话,而秦王被其打了“预防针”,自然是不相信张仪的话而田莘也达到了帮助陈轸的目的这部分有三点值得说道说道:一是张仪与陈轸争宠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两人都是客卿,没有实权的时候,所以不存在秦国依赖陈轸之智的情况。

而陈轸争宠失败之后,去了楚国,在张仪戏楚的事情中再次被张仪“打败”。

二是张仪为楚所重张仪刚开始的时候,是作为楚国令尹的门客,却因为贫穷而被怀疑偷盗玉璧,张仪发现在楚国无法施展才华之后,才离开了楚国,最终为秦惠王欣赏,充当客卿,进而在秦国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不存在张仪为楚国效力的情况。

三是策文中田莘的说话技巧抬高陈轸的地位,让秦惠王意识到陈轸的重要性,陈轸与横门君一文一武支持秦国,颇有赵国廉颇、蔺相如之事的意思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他对张仪所做事情的预判,而将其提前告知秦王这种做法即便是现在也被人经常使用,

当想要削减对方说法与做法的权威性时,只要提前说出对方会做什么,怎么做,即便是对方本意并非如此,也会让大家不再相信对方所说以及所做最近宝马公关失败的例子,就是典型的被人在其公关内容说出来之前告知了大家会如何做,那么大家也就不再相信他的道歉诚意了。

其它系列推荐

战国小知识:讲讲战国时代的知识战国故事汇:聊聊百年战国间的故事故事新编:一点因由成故事数风流人物:人物俱往矣,后人空凭吊闲谈:思绪不由人,点滴成涓归闲篇

余闲好读书每周聊聊读书以及战国的事情~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