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上一句是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上一句是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没想到
我在思念着你,你也在思念着我
博雅小学堂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文 |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雅热门课《课本里的古诗词》主讲人选自谢琰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今天我们来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七岁的王维在做什么?这首诗题目底下有一个注释,“时年十七”,应该作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的重阳节,王维此时还很年轻“九月九日”毫无疑问,是九九重阳节“忆”就是思念的意思,思念“山东兄弟”“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王维的祖籍是山西太原,家居蒲州,现在的山西永济。
蒲州地理位置在华山东,王维当时在华山以西的长安所以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的蒲州王维十五岁离开家,去长安学习考试十九岁参加京兆府的考试,并且获得了资格,二十岁时候去吏部考试,结果考的不理想二十一岁,到礼部考进士,考中了。
二十一岁登第,也算是少年得志了别的诗人,比如孟郊,四十岁才考中,特别的狂喜,说自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从十五岁到二十一岁考中进士,王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所谓的芳华,都是在长安城中度过的起句高明,承句警策,转折巧妙
这首诗的好,在于三点,第一点,起句高明第一句意思充分,感情饱满,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感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两个“异”,就把少年离家的孤苦渲染的非常的充分“异”乡是一个常见的词,就是他乡。
“异客”就是王维自创的一个词,顺着“异乡”说,这“异客”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我在他乡有一种陌生感,别人看我也很陌生,我和这个地方彼此觉得陌生,这就是离家之苦第二个好,承句警策第二句写的特别的精采精辟,以至于我们现在还常常在用,“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没有拘泥于现实的情景,如果他改成每逢“重阳”倍思亲,这句诗就没了味道,就变成大白话所以优秀的诗人往往会从具体的事件中,提炼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仔细看,这个句子是三层递进,第一层我每天都在思亲,第二层我到节日就更思亲,到第三层就是现在重阳节,我更更更思亲。
第三个好,转折巧妙诗人写七言绝句,一般把力气花在三四句上,一般前两句写的平淡一点,后两句写的精采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相对平淡,“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精采在后面而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上来已经把好句子给你了,最著名的句子在前面,情感已经到高潮了,怎么再往下写呢?。
王维非常高明,由实转虚,由此及彼。说完了自己,就换个角度,跳到对方反观自己,这样就增添了一层转折。不仅我在思念亲人,亲人也在思念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风俗诗里面提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什么要有茱萸?古书记载茱萸能“辟恶气而御初寒”,九月九已经是秋天清寒的时候,带着茱萸,感觉就会少生点病除此之外,这个季节还会喝菊花酒,这也是让人健康,让人长寿的意思。
为什么要登高呢?重阳是九月九日,九是阳数的顶点,是大阳,我们经常说阴盛阳衰,在这个时候是阳极盛的时候,盛极就得衰了,这是个规律所以两个九达到阳的顶点,那就防止要往下走,防止会出现一些波动,灾祸古人还有一些传说,告诫大家这一天登高可以避祸。
古人对于九月九日这天有点担忧,所以要有登高的这种习俗再后来,这种担忧减少,登高也就变成了一种望远思亲的象征。到现代社会,重阳节就变成了恭贺老年人长寿的节日,变成老人节了。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琰1年100讲精讲小学教材100首古诗文现已更新完毕
点击原文,了解详情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上一句是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上一句是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样也行?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转眼间2021年就过去一大半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大家准备怎么…
-
瞿塘峡口冷烟低(瞿塘峡口冷烟低开奖结果)真没想到
长江三峡游散记之四 难忘三峡 2023年9月24日雨濛濛,雾濛濛,游船继续行进于瞿塘峡中。我伫立于甲板,思绪万千。千万年来,长江从四川盆…
- 故国神游(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都可以?
- 陆逊传(陆逊传承战法有用吗)新鲜出炉
- 陆逊传(陆逊传承战法有用吗)这都可以
- 关东有义士(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是谁的诗句)原创
- 动静结合的诗句(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不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