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前一句是什么)居然可以这样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被推为题咏名胜古迹诗中的翘楚之作鹤楼,原址在今武昌西黄鹤山的黄鹤矶上。
这里背靠蛇山,俯瞰江汉,高出云表,极目千里,为登临咏唱的一大胜地
前两联承题人墨,即景联篇,出语自然地描叙着黄鹤楼由“昔”到今的大时空景观,高度概括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眼前实况“昔人”固然包融了子安、费文祎等有关的传说人物,何尝不囊括着滔滔长江所淘尽的一切古人?(“已乘黄鹤去”一作“已乘白云去”,误)从“楼”阁空然而“人”去不返的语意中,巧妙地隐含着一丝对妄想登仙者的冷讽和对人世嬗变规律的慨叹。
诗句客观昭示人们: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人世的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且不容忽视的看吧,那遥远天空中千百年来总在轻轻飘荡的白云,似乎还情意绵绵,向人们叙说着什么……诗人深沉的历史观感,使这平易的写景诗句耐人咀嚼,引人遐想。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昭示读者:现实的人生终究比虚妄的“仙境”更美好、更可爱请看——旭日临空、波光闪闪,从水天映照中北望汉阳城,那苍翠的树木历历可见,就连鹦鹉洲上茂密芳香的花草也以她摇曳多姿、楚楚喜人的美态映入我们的眼帘。
刘献延《广阳杂记》卷二钱慎奋论《黄鹤楼》时认为“历历”两字下属“汉阳树”,而“要妻”一词则上属“芳草”,有道理“晴川”,天色晴明中的水边地带“历历”,分明貌今汉阳大别山下有“晴川阁”,乃明代范之箴所建,就是因为这诗而得名的。
鹦鹉洲于唐时尚在汉阳西南的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这里又有一典故;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才子称衡,因其傲骨凛然,竟被江夏太守黄祖杀害而埋于洲上,此洲也就被人称作鹦鹉洲诗人登楼眺望,或许有“当年碧血,今日青草,怀才不遇,古今同概”的思绪牵萦于胸间,于是在慨叹中继续向北远望,自然就引发出尾联的意境:日色西沉,大地转暗,江面上浩淼烟霭、滚滚波涛,难免使诗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凄凉之感;再向北纵目眺望,则诗人故乡《汴州——今河南开封附近)映入脑际,于是就油然产生思乡之情。
然而,“乡关”(家乡)也难以给人亲切的安慰,所以落脚仍为“愁”字之叹!
本诗不故作雕饰,不率性夸张,在因景生情,融情入景,并相机相谐地涵盖古今的开阔境界中,真实地展示了诗人亦雄迈亦忧婉,起伏变化的心灵历程宋人严羽夸赞它“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十分钦佩崔颢此诗,说它“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野望杜甫(野望杜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会了吗
因为战乱,杜甫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在东奔西走数年后,杜甫终于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前后,在朋友的资助下,于四川成都的郊外浣花溪畔,盖上…
-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诗是什么)这都可以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王昌龄可谓大名鼎鼎。尤其是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气万丈,给我们展…
-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不看后悔
-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诗是什么)不要告诉别人
-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看就会
- 小园香径独徘徊(小园香径独徘徊上一句)没想到
-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全诗)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