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魏学洢简介资料)快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已经在智造大国的路上迈开了大步,要让中国智造早日强大,的确离不开大国工匠与其精神的推动。
常熟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在历史上,就有一批“大国工匠”,他们所掌握的独特的技艺和拥有的执着、敬业的精神,影响和激励着常熟一代又一代人,给常熟乃至中国带来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小编带您认识认识几位常熟工匠。
入选中学课本核雕工匠:王叔远在中学课本中,有一篇叫《核舟记》的文章,作者魏学洢他把明代核雕大师王叔远雕刻的“东坡游赤壁”核雕,描写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精彩地记载了王叔远的鬼工技艺,影响深远王叔远,名毅,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微雕家,他引取常熟虞山东岭下有“初平石”胜迹,自号初平山人。
王叔远从小就对雕刻感兴趣,所以,他小时候常常揣着小刀,跑到村北的森林里去,一去就是一整天那儿是他的天堂,他细心地观察各种鸟兽,把它们刻在树干上、石头上,他刀下的鸟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经过刻苦认真的练习,他的微刻技艺渐渐炉火纯青,他能用直径仅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树木、山石,无不依照事物原来的纹样,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刻得各具情态,惟妙惟肖。
明天启二年(1622)秋,王叔远用桃核雕刻成了他的代表作“东坡游赤壁图”核上刻有首尾八分多长、约两黍粒高的船一只,船上有篷、橹及扇子、火炉、茶壶等,形象逼真八扇船窗,均有窗棂窗上镌对联,左右各8字,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装点极为雅致船首坐苏东坡、佛印等3人,船尾有船夫2人,其眉眼、衣褶清晰,神态各异佛印和尚臂挂的念珠,历历可数船背上有题名、篆章34个字明李晔《六研斋笔记・核舟记》、魏学洢《茅檐集·核舟记》对此均有详细的描述。
建造故宫建造工匠:蔡思诚、朱文铭
在封建时代,普遍轻视技术与匠人,史书记载这类人物很少在紫禁城这样浩大的工程中,当年为之付出辛劳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多,但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只有极少的几个史书记载,参与营造北京紫禁城的有常熟人,一位是紫禁城建筑设计者蔡思诚,还有一位著名的石匠朱文铭。
蔡思诚,生卒年不详,常熟县双凤乡人(当时双凤为常熟东南区域,明弘治十年(1497)太仓建县,部分划给太仓)。
蔡思诚被姚广孝推荐参与紫禁城营建后,明成祖朱棣将其召见,问他有关宫殿建造技艺蔡侃侃而谈,对唐、宋、元以来的殿宇间架高下浅深的情况和变化作了详细说明成祖大喜,就让他负责指挥建造内府,负责施工设计一日,成祖经过刚造好的后殿,发现后檐偏过了二尺,就说:“后檐斜出来了!”蔡思诚马上奏道:“此地北风劲,不久将会自直。
”后来果如蔡所言,人们十分信服他毛晋《虞乡杂记》引姚宣《寅斋闻见》对此事有记述朱文铭(?~1437),是蔡思诚的同乡,其父朱华一是位擅长石技的石匠文铭自小随父学艺,极工致建北京皇宫,集天下能工巧匠,并要各工匠推荐一人为首总其成,众人一致推选朱文铭。
常熟古建匠人在“文庙”施工现场进行大木安装,邹凤池拍摄至永乐十八年(1420),宫殿建成,皇帝十分满意,授朱为工部营缮所丞,并给予重赏宣德五年(1430),他又被擢升为营缮所副阶修职郎正统二年(1437),朱疾卒于靖恭坊居所。
明代以来,常熟就有深厚的古建技艺历史,有着众多施工工匠,且技术高超,以致逐渐形成了一个集木作、泥瓦作、砖雕、木雕、石雕、匾额、油漆彩绘等多种建筑工匠为一体的庞大群体,被誉为“虞山派古建工艺”,成为中国建筑艺术流派当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南京凤凰阁虞山派古建筑工艺依赖特定的常熟工匠群体和特定的环境,从古至今沿袭师傅带徒弟,以口传身授方式进行传承直到今天,常熟古建依然是国内古建领域的重要的一支力量,其中代表就是1981年成立的常熟市古建筑公司,南昌滕王阁、景德镇龙珠阁、宁波鳌柱塔、南京凤凰阁、泰州光孝寺等重要工程均为其承建,现在已是我国园林古建队伍中的一支劲旅。
蜚声国际花边工匠:季根仙
季根仙(1884~1978),女,浒浦浒西村大居家后严家泾人因家境贫困,1917年春赴上海徐家汇投亲很难想象,正是从这个小村落里走出的这位女子,开创了常熟花边的历史经妹夫马仁卿介绍,在松江接受基督福音,加入天主教,并在教堂所属圣母院学习西式手绣花边技艺。
约半年,季根仙的绣艺熟练,绣品质量上乘,为该院修女所称道不久,季带花边回家乡浒浦从事刺绣事为邻里所悉,众多妇女,结伴前来观摩因当时刺绣花边工价较高,季根仙且工具简易,学艺也不烦难,一批批年轻妇女观赏后纷纷要求学习,其情甚切,季不吝教授。
传艺时,她要求学员绣前务必洗净双手、整洁衣衫;一应工具亦须保持清洁;大小绣件不得沾染半滴污迹,须用洁净包袱包裹;凡绣艺质量不合要求时,不再发绣件;学习期限15天,每人缴费2元迄至1921年,浒浦、碧溪、白宕、西周、问村、先生桥及梅李等地前来学习手绣技艺的妇女达800人以上。
以后,她们又转辗传授,手绣工艺普及家家户户那时,手绣工钱比较稳定,每日可得5角左右,时值鸡蛋20个或大米10余斤,成为很多贫户的主要生活依靠
以后,花边事业发展迅速,浒浦附近乡镇经营花边收发者达20余家季根仙引进花边,虽较沪郊、海门等地为晚,但质量之高彼地所不及常熟花边的产生,则从1918年浒浦季根仙为始,故花边业前辈誉其为“常熟花边之开山鼻祖”,有“常熟黄道婆”之誉称。
新中国成立后,季根仙被聘为常熟县花边经理部花边工艺技术指导,以民间手工艺人身份被邀请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常熟县政治协商会议而由她开创的花边产业在常熟进一步发展壮大,花边当年最辉煌时,常熟市拥有16万绣娘,年产值3000多万元,创汇1000多万美元。
曾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2008年,常熟花边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作名录参与建造中山陵宝岩石匠:孙根根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灵柩临时安放在北京碧云寺遵照他生前遗愿,民国政府当即决定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建造中山陵,这项工程由当时上海最大的桂林营造公司承建(相当于如今的建工集团或房地产开发商),老板曹桂林是南通人,这个老板熟知常熟虞山宝岩的石匠闻名全国、技艺超群。
因为在那个年代,凡是建铁路线上的月台(如今称站台),石作工程都有常熟的宝岩石匠参与,甚至有的石匠还被铁道工程局吸收为正式工人
中山陵“博爱”牌坊营造公司就专程到宝岩延请石匠,并由宝岩石匠孙根根负责,组建约几十名的石匠到南京紫金山安营扎寨领受施工任务整个陵园建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依钟山起伏的山势逐渐升高,由南端起点的博爱广场、博爱牌坊向上392级起伏的三幅墓道、碑亭、祭堂和墓室排列,陵寝背靠钟山青峰,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雄伟而端庄、气势磅礴。
常熟宝岩石匠领受的是整个工程的开端工程,就是要在中轴线南端首先建造一个大广场和广场上的一个高大的“博爱”牌坊,广场修造好后要保证各种建筑材料包括数以几千计的大条石、大石方等,沿中轴线进入施工现场。
孙根根自知搞好这个工程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因而选料运料以及凿石配料都比较认真他们克服了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等种种困难,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到1929年完成负责的全部工程,尤其是“博爱”牌坊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在南京中山陵顺利完成了“奉安”大典。
“博爱”牌坊至今时隔近百年,依然屹立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给毛主席做中山装制衣工匠:田阿桐
毛泽东身穿田阿桐设计的衣服田阿桐(1925-2007),常熟横泾(今属沙家浜镇)人1938年去上海一家服装店学裁缝,以当时上海滩有名的西服状元侯孝鹤为师,苦练勤学1941年,他应聘入上海南京东路英国洋行的服装公司工作,两年后当上裁剪师傅,擅做西装、皮装、旗袍、淑女装。
后来他在上海著名商业街南京路上开办“田阿桐服装店”,善于因人制宜设计服装,使服装穿着合度得体,加上针脚细密,款式新颖,做功讲究,赢得顾客称誉。1956年5月,专门为国家领导人制作公务和生活服装。
毛泽东身穿田阿桐设计的衣服1956年8月,他第一次为毛泽东制作服装,后多次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总统布什、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元首制作服装,成为共和国领导人的首席服装师。
后来,十大元帅服设计也受其影响,现北京天安门城楼前悬挂的毛泽东巨幅像中毛泽东的着装就是其手笔由田阿桐首创的“毛式中山装”,在中国公务休闲装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他独创缝制的的“红都牌”男西服、“红都牌”男大衣,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作者:张 军个人简介:张军,常熟市党史工办副主任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哀时命(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学会了吗
此赋以屈原一生遭遇为主线,自哀像屈原一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
-
乱石穿空(乱石穿空下一句)全程干货
点击上方“语文周报”关注我们 17.(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
- 乱石穿空(乱石穿空下一句)怎么可以错过
- 哀时命(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居然可以这样
- 经略使(经略使相当于什么官职)学到了
- 白居易诗全集(白居易诗全集欣赏)这样也行?
- 白居易诗全集(白居易诗全集欣赏)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