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五柳先生传翻译(五柳先生传翻译及原文)快来看

小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每日一课”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作品简介:《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存争议[1])。在文中

五柳先生传翻译(五柳先生传翻译及原文)快来看

 

小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每日一课”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作品简介:《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存争议[1])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详:知道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结,缝补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chóu):辈,同类。觞(shāng):酒杯。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翻译】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作品鉴赏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

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

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

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

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

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小墨留给大家最后的话:做一个快乐的人,对自己感到快乐,展现真实的自我,无论是对着镜子还是对着你的爱人。愿你我心中有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