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之(李敏之兰州交通大学)太疯狂了
抗战初期,在晋城活跃着两支八路军游击队,一支是在阳城横河的以唐天际为司令员的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唐支队。一支是在陵川平城的以赵基梅为司令员的八路
抗战初期,在晋城活跃着两支八路军游击队,一支是在阳城横河的以唐天际为司令员的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唐支队一支是在陵川平城的以赵基梅为司令员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简称赵支队两支游击队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领导下,分别在不同的战区,挥戈退日,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奋勇杀敌,锻炼成两支不可战胜的铁军。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人们熟知唐支队,而鲜知赵支队一、土生土长的唐支队1、部队的来龙去脉唐支队是以唐天际为司令员的晋豫边游击支队的简称1937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受周恩来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工作,任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唐天际于11月太原失守后派来任副主任,方升普作为联络处工作人员随行。
日军攻占焦作后,中共冀鲁豫省工委的同志先后辗转到达晋城朱瑞、唐天际等于1938年12月30日转移到晋城2月27日晋城失守前,朱瑞、唐天际和先期到达的方升普、敖纪民带着中共冀鲁豫省工委和联络处的同志,又抽调了“华干”学员一共30余人向阳城转移。
到阳城后,朱瑞以北方局军委书记身份把县城的自卫队和警察调归自己直接指挥,又通过刘少奇和杨尚昆以北方局的名义,从一二九师抽调了20个战士组建了联络处警卫连在2月28日阳城失守前一日同阳城县政府、公安局及县自卫队一百多人一起撤出县城,到达横河镇下寺坪村。
1938年3月3日,在下寺坪村,朱瑞给北方局和中央发电:“胡、杨并告洛、毛:27、28两日,晋城、阳城相继失守,我随阳城县政府日夜辗转迁移,故联络中断……阳城县长及公安局长均是同志,公安局及自卫队人枪共300。
(三)、……,县长以兼晋豫边区游击司令名义领导,以公安局、自卫队及豫北党的小组武装合编为第一、二、三支队,……”毛泽东于3月6日复电:“3日电悉,部署甚妥……”(乙),应令阳城李县长布署七县游击战争及自兼晋豫边游击司令计划,派绕道至吉县报告阎主任,求其委任”。
根据毛泽东复电,1938年3月中旬,朱瑞代表中共北方局在阳城县横河镇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直鲁豫边省工委、曲沃特委、河东特委、豫北特委,成立中共晋豫特委,特委书记为聂真,组织部部长薛迅,宣传部部长李哲人,军事部部长敖纪民(高锦明),唐天际以中共冀豫晋省委代表身份参加特委。
3月底,朱瑞以联络处警卫连和阳城公安局警察为主的阳城抗日自卫队为基础,建立了“晋豫边支队”,任命阳城县长李敏之为司令员,唐天际为政治委员,方升普为参谋长,敖纪民为政治部主任4月中旬,离开横河,开抵河南济源县邵原镇,4月28日在黄楝树村召开大会,宣布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正式成立,由于李敏之“领导战争一无把握”(朱瑞语),遂改任唐天际为司令员,敖纪民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方升普为副司令兼参谋长。
下设三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李敏之任副司令兼一大队长,北返阳城当年10月,八路军总部和晋冀豫区委在潞城县故县村召开了“主干会议”,决定特委所属的基干游击队一律改为支队,游击队因此改称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为唐支队”。
唐支队建立以后,马上开展扩军,使游击队有了较大发展第一批是由济源县委书记杨伯笙会同张敢陈带领济源县“杜八联”和“金六联”抗日自卫团二百多人枪参加游击队第二批是冯精华、任小凤从沁阳县带二百多人,垣曲县委动员二百多名青年参加了游击队。
晋城椿树头和古书院煤矿工人二百人,南公八路一个大队约一百多人编入唐支队还有沁河游击队、同蒲铁路工人自卫队等也先后成建制地编到支队中来也曾吸收溃退的国民党军的零散人员先后约有近四百人,两年时间发展为三千人的抗日武装。
1940年2月初改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第二团,4月,为充实二团战斗力,新一旅决定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与新编第一旅二团二营对调,作为唐支队的二团始有红军连队5月随所在旅调入第一二九师仍为新编第一旅二团,1943年3月调入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仍为第二团,6月调入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仍为第二团,1945年10月改编为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第四十三团,1946年底编入新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仍为第四十三团,1947年8月15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为二十六旅七十六团,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为二十六旅七十六团,1949年2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第一三○团。
1951年3月入朝参战,1954年5月回国1961年6月改为空降兵第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团至今被太行人民亲切称为“老二团”2、主官去向司令员唐天际(1904—1989),湖南安仁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6年入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党代表、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红五十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二纵队司令员、红五军团第四十师政治委员、红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十一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晋豫边区游击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吉东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兼长春军管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一兵团政治委员、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终年85岁副司令兼参谋长方升普(1915—1981),安徽金寨县人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1月参加长征1938年4月任晋豫边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豫边游击支队副司令、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第二团团长、第一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七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副司令员、陇海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师长、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六十二军副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方升普历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教育长兼军事科学院研究部部长、防空一军军长、空一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终年66岁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敖纪民(高锦明,又名敖白枫)(1917—2012),满族,辽宁义助人,北平师范大学肄业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首任总队长、党团书记,中共东北军工委组织部部长,晋冀豫军区晋豫边支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一旅第二团政委,中共呼伦贝尔盟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内蒙古东部区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绥蒙分局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统战部部长,包头市委第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内蒙古党委文革小组组长,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0年降职下放唐山军垦农场劳动,1975年到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劳动,1978年任洛阳市委副书记,1985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2012年1月在洛阳病逝,终年95岁二、根正苗红的赵支队1、部队的来龙去脉。
赵支队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的简称(又称赵涂支队、赵谭支队)1937年11月13日,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著名的“石拐会议”,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赴晋东南各县发动群众并组织五支游击队分别开赴晋中、晋冀、冀豫、晋东、太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对即将出发的工作队员说:“晋东南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眼’位,你们一定要尽快把‘眼’做起来”其中,以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主任赵基梅为司令员,以八路军沁县工作团长涂锡道为政治委员,率领由第七七一团二营五连和三营十一连及教导团部分干部约200人组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简称赵涂支队),挺进位于太行山南部的陵川县平城镇,司令部驻扎在平城镇三皇阁,创立太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25日,晋冀豫军区成立,将所辖支队划分为5个军分区,其中,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司令部兼晋冀豫军区第5军分区,赵基梅为司令员,涂锡道为政治委员,司令部驻陵川县平城镇对豫北和晋东南17县范围内我党领导的各路抗日游击队进行整编。
(1)、将赵涂支队主力和由我党领导的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一支队三个大队的第一、第三大队合编为第一大队;(2)、将以华北军政干部学校为主体的太行南区游击队、以修武县抗日县长程明升的修武县大队与焦作刘聚奎的道清支队、新乡李毅之(在陵川崇安寺成立)的平汉支队,合编为第二大队。
(3)、将中共冀鲁豫特委委员、六河沟煤矿工人纪德贵组成的八路军太行游击第四支队(又称矿工支队,其中包括由政治部主任陈冰之带到河北涉县编入由纪德贵领导的八路军太行游击第四支队的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二大队)合编为第三大队。
发展到3000多人,已发展成一个相当于旅级的单位每个大队1000多人,相当于一个团,每个大队下辖三个营各大队长、政委全部是能征善战的红军老战士,优秀指挥员指战员素质很高,基本上是老红军、工人和青年知识分子,战斗力大大提高。
1938年12月初,第五军分区改为第三军分区,仍由独立游击支队司令部兼,赵基梅、涂锡道继续担任司令员、政委的职务,纪德贵任副司令,政治部主任陈冰之,参谋长空缺(参谋薛宗华)在司令部驻地陵川县平城镇召开了隆重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整编大会”(又称军人大会)。
出席这次大会的有赵基梅、涂锡道、卫恒、裴孟飞、卫逢祺、顾大川、陈冰之、赵时真、张晔、纪德贵、程明升、刘子超、李天德、刘聚魁、谢福林、罗占成、曾旭清、胥光义、顾汉晨、傅大章、陈子植、李希曾、路宪文等后来副军(少将)以上的党政军领导。
12月下旬,政委涂锡道在平顺县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左腿负重伤涂锡道遇刺后,一二九师将第三四四旅政治部副主任谭甫仁于1939年初调任独立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并于1939年初冬将位于司令部驻地仅9公里的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的抗大一分校一营营长余克勤调任支队参谋长。
此后,赵支队又称赵谭支队1940年2月6日,八路军第二纵队指挥部在陵川平城镇秦寨村组建,辖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新编第一旅(由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为第一团、唐支队为二团)、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赵支队)、决死第三纵队、河北民军第四团。
整编过程中,唐支队以团的建制编入,赵支队以旅的建制编入(在二纵的整编过程中,赵支队始终都是旅级单位,其规模和战斗力可见一斑)2月底,赵支队调归杨得志为司令员的冀鲁豫支队序列赵支队司令部离开战斗和生活了两年的平城镇,转移至河南林县。
3月初,支队经河北省永年县向冀鲁豫挺进4月30日,八路军总部对第二纵队进行整编,以第三四四旅旅部组成纵队部,将冀鲁豫支队分编为新编第二、第三旅,新编第三旅旅长韩先楚,赵基梅(代)、政委为谭甫仁,第一大队改编为第七团,团长余克勤、政委谢福林;第二大队改编为第八团,团长龙世兴、政治委员张旭;第三大队改编为第九团,团长李天德、政委刘聚奎。
从此成为野战部队5月26日,新编第一旅调归太行军区建制唐支队和赵支队正式分道扬镳唐支队留在了太行山上,赵支队主要作战区域转向黄河两岸其中,以“赵支队”主力第一大队改编的第七团,在1940年10月改编为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第二十团,1941年7月7日改称八路军第二纵队教导第七旅二十团,1942年6月调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仍为二十团,19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十军分区二十团,19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为第三旅二十团,19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为第一纵队三旅二十团,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三旅第七团,19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第七团,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第七团,19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八团。
1953年1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步兵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八团,1998年9月将一三八团与原四十七师第一三九团合并,保留一三九团番号,调归四十六师建制,该团是第十六集团军有红四方面军血脉的主力团队,部队勇猛善战,攻防兼备,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被誉为“长白猛虎”。
主官去向司令员赵基梅(1910—1947),湖北省麻城人1929年加入红军第四方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围剿"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历任战士、排长、连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一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主任。
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队支队长兼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二纵队新三旅副旅长、代旅长冀鲁豫军区第七军分区政委,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一一五教导队七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副司令,中原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奉命挺进大别山,南下湖北,任江汉军区司令员,1947年12月27日在湖北随县三里岗军中病逝,年仅37岁。
首任政委涂锡道(1916-1989),湖北红安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工农干部学校校长、支队队长、交通队队长、政治协理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干事,第一二九师驻山西沁县工作团团长,晋冀豫军区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政治委员,晋冀豫军区太南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太南地委军事部部长,第一二九师卫生部模范医院政治委员,八路军卫生学校政治委员,抗大总校第三大队政治部主任,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驻辽东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兵工总厂厂长,东北人民政府军工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军委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1989年4月23日在北京逝世。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终年73岁二任政委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历任红十二军连指导员、六八七团政委、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
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十二大队政治处主任,红十五军团第二二五团政治处主任,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第六八七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调任第三四四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1939年任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政治委员,晋冀豫军区太南军分区政治委员,新编第三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1年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战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吉辽(东满)军区舒兰分区政治委员、第二十三旅政治委员,1946年4月,任吉辽军区第三路东北纵队政治委员,长春卫戍部队东分区政治委员,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8年4月起调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4月升任第四十四军政治委员1952年4月起任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
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12月17日在昆明遭暗杀1955年被授中将衔终年60岁参谋长余克勤(1913-1988),河南固始人1929年11月参加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商南暴动后,部队改编为商城独立连,任王树声军长的警卫员,不久改任警卫团交通队一排排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排长,红军大学区队长,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支队参谋长,新编第三旅七团团长,教导第七旅副旅长,水东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省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副军长,第八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终年75岁三、红色乡愁成资源唐支队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阳城县委县政府像珍惜自然资源一样,挖掘爱护发生在阳城大地上的人文历史,开发它们,宣传它们。
阳城人民深深懂得,任何历史记录都会积淀成一种资源,反哺着热爱它们的人民而赵支队,因时过境迁,早已鲜为人知那些在陵川战斗和生活过的历史己经消失,留给后人的只是一声叹息不过,这声叹息或能演变为一种乡愁、一种红色的乡愁。
成为继黑色矿产、绿色生态之后的第三种资源!
蒋玉武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全诗)万万没想到
陆游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此句出自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诗如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
-
小儿垂钓胡令能(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速看
胡令能《小儿垂钓》——美诗团中小学必背诗词篇(45)
- 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全诗)原创
- 小儿垂钓胡令能(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难以置信
- 春日忆李白(春日忆李白拼音版)这样也行?
- 惜誓(惜誓原文及翻译)奔走相告
- 春日忆李白(春日忆李白拼音版)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