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到瓜洲古渡头(流到瓜洲古渡头意思)不看后悔
诗词瓜洲,文学瓜洲渡: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文/老张在路上01唐文宗太和三年,大诗人白居易回到东都洛阳。
诗词瓜洲,文学瓜洲渡: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文/老张在路上01唐文宗太和三年,大诗人白居易回到东都洛阳,唐文宗给了他一个太子宾客的头衔在洛阳,白居易买下一处大宅子,经过数年经营,此处成为洛阳数一数二的豪华园林。
白居易有两个侍妾,一个是樊素,另一个是小蛮《本事诗》中说:白居易曾经为她们写过“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不过现存的白居易的诗作中并没有这两句不知是否因为太艳情,白居易整理诗集的时候,为了自己的高大形象,有意删掉了?。
到了开成四年的冬季,白居易突然中风,在床上躺了几个月,拣回一条性命“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旧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对樊素相当喜爱,白居易的诗集中有关于樊素的诗,比如下面这一首: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这时已是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的春天,白居易69岁酒宴散后,正值暮春三月,春尽花残,白居易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怅和寂寞,他又想起了他最心爱的歌姬樊素的将来怎么办?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樊素和那烂漫春光行将远去,留下来的只有满怀的病愁。
白居易卖掉那匹跟随他好长时间的好马,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哪里会真心想让樊素离开,抛却红颜,实出无奈白居易挥手作歌让樊素离去:。
不能忘情吟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 ,我与尔归醉乡去来马儿你别叫了,素素你也别哭了,马要回圈,素素要还乡。
我虽然老病缠身,要离开你们,我还并没有死,何必像项羽当年那样?素素你再给我唱首《杨柳枝》的歌吧,我要喝醉
樊素刚到白居易身边的时候,只有十几岁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老朋友刘禹锡的《寄赠小樊》中找到佐证: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白居易又写了《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樊素走后,老朋友刘禹锡赋诗调侃道:轻盈袅娜占春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不知这个轻盈袅娜的女子会落到谁人之手?白居易似乎看得开: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其实,白居易哪里能那么容易忘怀,不久,他写下一首更加著名的词: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洲渡口而流入长江。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白居易从洛阳送别樊素,攀素是杭州人,汴水、泗水、瓜洲古渡、吴山,这四个地名正是樊素归家的路线这首词,除了写给樊素一说外,还有有人说是白居易写给他青年时的恋人湘灵的。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他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从此离开了湘灵,白居易一生为湘灵写了好几首诗,其中就包括这首名为《长相思》的词
02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186年,春天,陆游居家乡山阴,时年六十有二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淳熙六年(1179年)十一月,给事中赵汝愚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钱钟书在注宋诗时评价陆游:“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在闲居山阴的岁月里,陆游已渐入老境,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书生无地效孤忠”陆游郁愤满腔,写出《书愤》组诗,抒发胸中郁愤之情其中之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本无私,倾力报国,孰料竟有奸人作梗,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把首都从中都(今北京)南迁到了开封(河南开封),称为南京,向南宋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割让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南宋高宗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完颜亮已发兵60万,分4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
一路自海道进攻临安;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荆州(今湖北江陵);一路由凤翔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待命入川他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进军寿春(今安徽寿县)与此同时,金朝皇族拥立完颜雍即位,进据中都(今北京),声讨完颜亮,下令南征军班师。
完颜亮却还不知道这些,攻击仍照常进行大军渡过淮河后,毫无阻挡地到达了长江北岸的和州,对岸即是采石这时,南宋虞允文奉命到达采石劳军,看到江北的金军,他立刻集结当地军民,自任统帅,严密布防金军只善于骑马,不善于驾船,被虞允文打败。
完颜亮把逃跑的士兵全体驱到江边杀死,然后放弃和州,向东前进至瓜洲虞允文临时组织的军队也向下游行动,到达瓜洲对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完颜亮这时得到了内部叛乱的消息,更加怒不可遏但他认为完颜雍不足挂齿,等他消灭宋国之后,完颜雍自会瓦解。
接着他下令3日内渡江,败退者即斩士兵们听到如此惨急的军令,大批逃亡,军心动摇116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说:“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这道命令,最终激起了兵变,完颜亮被乱军缢杀。
耶律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率军北还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此为虞允文瓜洲大捷
北宋词人柳永写过一首名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蛙。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据说,完颜亮听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句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完颜亮虽然荒淫,他却还是个诗人,大举进兵南下,写了首诗,《南征至维扬望江左》: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当时南宋有个叫谢处厚的,也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南宋人罗大经为柳永报不平:“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于是,他也写了一首诗:杀胡快剑是清讴,牛渚依然一片秋。
却恨荷花留玉辇,竟忘烟柳汴宫愁。事实上,对于独夫民贼,诗词哪有那么大的力量?
03大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杜十娘日积月累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杜十娘选择了李甲杜十娘从良,姐妹们听说此事,纷纷相送,并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
杜十娘赎身后,和李甲踏上回乡之路“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舍陆从舟,却好有瓜洲差使船转回之便,讲定船钱,包了舱口”“不一日,行至瓜洲,大船停泊岸口,公子别雇了民船,安放行李约明日侵晨,剪江而渡其时仲冬中旬,月明如水,公子和十娘坐于舟首。
”“捱至五更,忽闻江风大作及晓,彤云密布,狂雪飞舞”因为风雪所阻,和一富家公子孙富偶然相遇“因这风雪阻渡,舟不得开孙富命艄公移船,泊于李家舟之傍孙富貂帽狐裘,推窗假作看雪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傍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
”
孙富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诱惑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得知,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然后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
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
04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此处靖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劝惩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
这段眉批,有不同句读和争议,没有争议的是,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遗失的内容里,妙玉在瓜洲有大风波按照红学专家所说,妙玉最后的结局是转卖给一家青楼,后又转卖他处最后在回南方路上,在瓜洲渡口,投江自尽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北上投亲戚,走的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路,终点站是运河北端的通州府张家湾,再换乘车马进城而妙玉从京城回南省:从京城先到通州码头(京东首邑),乘船经永济渠到通济渠到江南河,经过临清,顺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南下。
瓜洲渡头是《红楼梦》中南北水运的必经之路1076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这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站在月光下,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于是写下《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经瓜洲回到了南京。
05有心的读者,其实从上文里,已经看出来,我想写的是一个地方:瓜洲,或者说是瓜洲渡口瓜洲,位于今天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始于晋,盛于唐瓜洲地处长江北岸古运河入江口,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必停泊于是,其为南北之利”。
北望扬州市,南与镇江市隔江相望。属于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
瓜洲最初为长江中流沙冲积而成的水下暗沙,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汉代时形成,因形状如瓜而得名,又称瓜步或瓜埠晋朝露出水面,成为长江中四面环水的沙洲,岛上逐渐形成渔村、集镇此后由于泥沙淤积,到唐代中期已经与北岸陆地相连,成为长江北岸的渡口。
唐末,瓜洲渐有城垒。此后,长江主航道逐渐南移,瓜洲与京口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战争前线,在瓜洲建都巡检营廨,虞允文在这里击败南侵的金主完颜亮后。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
明代,在瓜洲设置了同知署、工部分司署、管河通判署清代设瓜洲巡检司署、操江都御史行台、都督府、提督府等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时,均曾驻跸瓜洲清康熙末年,由于长江中在仪征、瓜洲之间涨出了北新洲,致使长江江流北移,镇江、扬州段长江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镇江附近涨出大片江滩、沙洲,北岸的瓜洲则成为顶冲点,江岸开始不断坍塌,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瓜洲全城最终全部坍入江中,繁华街市,名园佳景,一同付诸江流。
民国初年,兴建新城,即如今的瓜洲镇。
古老的瓜洲和瓜洲渡沉于江底,而那些歌咏瓜洲和瓜洲渡的文字却永存除了上面所引的那些瓜洲和瓜洲渡的文字,还有下面的诗词,多角度写了瓜洲和瓜洲渡:唐代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唐代高蟾《瓜洲夜泊》:偶为芳草无情客,况是青山有事身。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尘。
宋代张缉《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元代萨都剌《过江后书寄成居竹》: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忽被江风吹酒醒,海门飞雁不成行。
明代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诗比人长寿,也比金石、比楼台殿阁长寿。(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与子偕臧(与子偕臧的意思)学到了
世界上有许多种遇见,最美好的,莫过于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诗词解析:田野上生长着蔓草,葱郁茂密,随风舞蹈。…
-
有时忽惆怅(有时忽惆怅匡坐至)一篇读懂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陌上桑作者(陌上桑作者是谁)一看就会
- 醉落魄咏鹰(醉落魄咏鹰拼音)学会了吗
- 陌上桑作者(陌上桑作者是谁)一篇读懂
- 韩徐为(韩徐为 赵国将军)快来看
- 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是什么诗)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