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光(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奔走相告
《与王介甫书》这封信是熙宁初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的主要内容是力劝王安石废除青苗法、常平广惠仓法等。司马光写这封信恰值熙宁变法开始不久,当时王安
《与王介甫书》这封信是熙宁初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的主要内容是力劝王安石废除青苗法、常平广惠仓法等司马光写这封信恰值熙宁变法开始不久,当时王安石力主改革,王安石与司马光等人就曾在神宗面前多次争论,此后不断书信交谈的仍是此事。
司马光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借口大肆攻击新法王安石则不顾反对派的强烈反对,竭力推行新法司马光见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用,就上书到西京洛阳,这封信就是司马光在离开京师之前写给王安石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司马光在这封信里猛烈抨击王安石推行的青苗钱、常平广惠仓等变法内容,认为是变祖宗之法,扰乱朝纲,侵扰百姓,力持废除变法在这封信里,司马光的言辞是非常尖锐的,几乎把新法说得一无是处。
这封信可以说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在照宁变法上的最后一次争论此后司马光便退居洛阳,潜心编者(资治通鉴》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的政治观点,他是反对改革的,尽管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改革宋代就会因此而衰亡,但司马光只看到了新法的不足之处没有看到新法的积极方面,这一点显然是不可取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信中大意:光居常无事,不敢到两府活动,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春暖,祝你政务空暇,静候万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光不才,不足以成为介甫的朋友然自接侍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也不能说没有一天不好。
虽愧多闻,至于直谅,不敢不勉;若乃便佞,则固不敢为也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道,语言出处相左,怎么能相同;然而其志向都是想立身行道,辅世养民,这就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向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响慕之心,未始变移也。
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 三十余年,才高学富,难进易退,远近之士,认识或不认识,都称介甫不重用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耶?今介甫从政始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乡村百姓,小吏走卒,亦切切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土,方日盛德而赞功业,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话告诉你。
非门下之土,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谤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
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须请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自古人臣之圣,无过周公与孔子周公、孔子亦未尝无过,未尝无师。
介甫虽大贤,于周公、孔子则有间矣;今乃自以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善之;与我不合,则恶之如此,方正之士何由进?谄谀之人何由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又:“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目,我无欲而民自朴”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租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左者右之,成者毁之,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土、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何介甫总角读书,白头秉政,乃尽弃其所学,而从今世浅丈夫之谋乎……光近蒙圣恩过听,欲使之副贰枢府。
光窃惟居高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进当令之急务,乞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及追还诸路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主上以介甫为心,未肯俯从光窃念主上亲重介甫,中外群臣,无能及者,动静取舍,唯介甫之为信。
介甫可罢,则天下之人咸被其泽;日不可罢,则天下之人咸被其害方今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唯系介甫之一言,介甫何忍必遂己意而不恤乎?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损于明?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追还常平使者,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前日矣,于介甫何所亏丧,而固不移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志,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
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诗》云:“周爱咨谋”介甫得光书,傥未赐弃掷,幸与忠信之士,谋其可否;不可示谄谀之人,必不肯以光言为然也彼谄谀之人,欲依附介甫,因缘改法,以为进身之资,一旦罢局,譬之鱼之失水,此所以挽引介甫,使不得由直道行者也。
介甫奈何徇此曹之所欲,而不思国家之大计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介甫当路之时,或龃龉可憎,及失势之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介甫当路之时,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介甫以自售者矣,介甫将何择焉?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虽然,于善人亦何忧之有?用是故敢妄发而不疑也属以辞避恩命,未得请,且病膝疮不得出,不获亲侍言于左右,而布陈以书,悚惧尤深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骂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
小结: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出,当一种社会习俗积累成疾以后,要想改革是何等的艰难,但不改革社会又怎样会进步。只有勇往直前,大力推行改革,社会才能会进步。这可以说是此信留给后人的一点历史启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李白诗词(李白诗词大全100首)燃爆了
也许,你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但你一定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许你不会喝酒,但你一定听过太白楼。…
-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作者:黎荔突然想用一个男子的口吻,仿诗经《蒹葭》之意,来写一首情诗献给伊人——涉江而过的千朵芙蓉,都不能令我回首,因为,最美的那一朵…
-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词精选十首)学到了吗
- 现代诗词(现代诗词大全500首)越早知道越好
-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词精选十首)万万没想到
- 现代诗词(现代诗词大全500首)越早知道越好
- 不是花中偏爱菊(不是花中偏爱菊全诗内容)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