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上一句)原创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浮萍诗谶黎荔
一场又一场春雨,落在山川大地,湖泊河流一夜春风吹过,清萍点点,浮于水面,点缀得湖畔池边,意趣无边天气越来越暖和,明媚的春阳,煦煦然、融融兮洒将下来,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浮萍无根,随波逐流,聚散不定,因此,我们用“萍水相逢”这个成语,来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如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地聚在了一起。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一句来自《滕王阁序》,著名的《滕王阁序》通篇对偶,用典奇多,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天才王勃所做,佳句名句多不可数,满眼璀璨光华,宛如精金美玉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阁子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老大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其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谓句句经典,字字珠玑。
在无数名句中,我一直记得这一句“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因为反复琢磨,总觉得这是一语成谶为什么这么说呢?
《滕王阁序》写于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
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吴子章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王勃逞才使气,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其文气通顺畅达,其文字错彩缕金,天高地迥,纵横交错。
《滕王阁序》充分展示了王勃无以伦比的才华,此赋一出,华盖古今,无出其右者,可以说到了字字珠玑的地步之后不久,王勃离开了洪都,前往交趾然而,他在交趾探完亲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4年)秋八月渡南海回返,却因风浪而坠入大海,终成了他乡飘萍、海上碎萍。
或许,一年前,在滕王阁上,王勃就已在无意间为自己的命运悄悄作了注脚:“盛筵难再,兰亭已矣”,“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人海茫茫,世事沧桑,我们不过是一介青萍之末,种种人生旅程上的遇合,总不免会有漂萍离散之感──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呢?一个巨浪打来,就转瞬消灭了萍踪如果此身终究是浮萍,飘飘天地何所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愿此时此际,还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杂花绿草长疯了一般高与人齐,树干和岩石上长满了厚厚青苔,在一片绿荫中的小小水塘,浅绿色的浮萍遮满了水面,一池静溢,一派静好……。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目送归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什么意思)难以置信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边用眼睛注视着往南方飞的大雁,一边用手弹着五弦琴。原形容手眼并用,得心应手。《三国・魏・嵇康赠秀オ入军…
-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上一句)学到了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杨雄《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沈约有《昭君辞》:栖身异域本寻常,多少英雄悲失路!…
- 羽扇纶巾谈笑间(羽扇纶巾谈笑间下一句)干货满满
-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还在全诗)怎么可以错过
- 羽扇纶巾谈笑间(羽扇纶巾谈笑间下一句)深度揭秘
-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还在全诗)这样也行?
- 问君能有几多愁下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下一句怎么接)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