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皎皎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居然可以这样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皎皎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居然可以这样

 

小雅·鸿雁之什·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皎皎:毛色洁白貌场:菜园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今朝:今天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于焉:在这里藿(huò):豆叶贲(bì)然:文饰,装饰得很好。

思:语助词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慎:慎重优游:悠闲自得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生刍(chú):喂牲畜的青草。

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遐(xiá)心:疏远之心。

【赏析】  今天我们讲一篇留客惜别的诗《小雅·白驹》客人是骑着漂亮的白马来的,主人为了留住客人想尽了办法,比如把缰绳打个死结,甚至把固定车轴的辖钉扔到深井中但即便这样,志向高远的客人还是走了这不由得让我们感慨主人一颗缠绵的心,也赞叹客人的决绝。

人生有聚就有别,聚时须尽欢啊,别时勿相忘   我们看一下原诗,全诗共四段第一段是这样的:“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这段翻译过来就是:光亮皎洁的小白马呀,食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马脚啊,请您就在我家慢慢度今朝。

所说的那位贤人啊,请在我家尽情逍遥家,本是人的隐秘空间,谁能来谁不能来,是很讲究的在我看来,中国人最讲究的恐怕就是请客和送礼这两件事了因为中国人最怕求人办事,所以请什么客、送什么礼,厚了不是,薄了也不成,老费脑筋了。

最好的请客就是请自己喜欢的、没事儿胡扯的朋友了,来不必迎,去不必送,躺着倚着,随便几泡好茶、几块点心就可以的那种  可正儿八经请来的,就是所谓的贵客了,我们先要怀着喜悦的心打扫房间,还要备好酒菜,然后在门口恭迎才是。

过去有“扫除”一词,便是请贵客的重要一项“扫除”是扫哪里呢?其实“除”原指台阶,所以“扫除”是迎宾礼里的大礼,就是要迎客人进门时,先要手持扫把跑下台阶,然后做出清扫台阶的样子主人以低着头、倒退着的姿态,引领客人升阶而入,如此才是恭敬。

当然啦,台阶一定是事先打扫干净的了,否则暴土狼烟的,岂不是大忌讳?这样的仪礼搁在现在依旧有,小老百姓当然不用了,但国家要是迎宾客,还是要在台阶上铺上长长的红地毯,这就是古代迎宾礼仪里的现代表现方式

  而这首诗里的主人对客人的恭敬还有两点:一是伺候好客人的马匹;二是拴好缰绳,希望永远留住尊贵的客人,而且说:“我的家任您逍遥”朱熹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细读此诗,留客的意思是尽到了,但客人还是走了。

  我们看一下第二段,“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这段翻译过来就是:光亮皎洁的小白马,食我场上豆叶苗,栓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宵所说的那位贤德人啊,且把我家当您家看来主人对这位客人是膜拜爱护备至,希望他永不离去,唯恐对方不自在,就请他拿这里当自己的家。

  第三段是这样的,“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贲然来思”的“贲然”,是指马匹打扮的很漂亮;“思”是语气助词,可以同“兮”这句是说:光亮皎洁的小白马,漂漂亮亮来我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归隐。

悠哉游哉要慎重,不可避世图闲暇看来,这位贵客有归隐之志,主人劝说他好好地为公为侯,尽情享受仕途之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别老想着游山玩水可是要想做一个正直的好公侯,有的是无限的责任和压力啊,哪有什么仕途之乐!所以最后客人还是走了。

  最后一段表现了主人依依不舍的情感“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这句很美,写出了主人举目远望、不舍的神情马踏空谷的清脆声,敲碎了主人惜别的心“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是说:带一束青草做马儿的饲料吧,那人的品格如金如玉啊。

下一句“毋金玉尔音”的“金玉”在此作为动词,是说:别太吝惜您的音声和文字啊,一定要常常给我些音讯  清代方玉润评价此诗说:“此王者欲留其贤士不得,因放归山林而赐以诗也其好贤之心可谓切,而留贤之意可谓殷,奈士各有志,难以相强。

何哉?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靡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毋相绝,时惠我以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甚是甚是!所评颇得古意呀  这首诗得到了后世文人的强烈关注和喜爱。

蔡邕在《琴操》中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唐代骆宾王也有“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李白也有“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之句【创作背景】《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

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

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朗读分享:赵兴倩    排版:白自艳组长:白自艳 副组长:翁邦顶组员:李燕滔 张占菊   黄永梅  陈萍       赵兴倩     董诗虎   伯雁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