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是什么诗)这样也行?

三首诗中的红杏出墙

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是什么诗)这样也行?

 

在诗歌创作上,古人讲究用典,讲究借鉴。就是要在诗歌中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否则作品显得过于通俗浅显和单薄。有些人把这种现象叫作引用,也有人说是抄袭。

黄庭坚也说过,自作语最难说杜甫作诗,韩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为文章者,能陶冶万物,取古人的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时下也有一个俗语,说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会抄,抄得恰到好处,那就是化用和借鉴。

用得不好,生搬硬套,那就是洗稿抄袭和剽窃诗僧释皎然把这种现象叫作偷,他说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意思是沿袭别人的气势神韵为上,化用别人的意境语言为中,照搬别人的原句为下。

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里有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你说这句诗被多少人原封不动做了搬运搬运得好了,比别人的表达要好,成了名句名篇,那就是点铁成金《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这首诗大家非常熟悉,被选入了语文教材,连小学生都能背诵。它就是借用得好,可以说是点铁成金。里面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就是照搬陆游诗歌的。

这句诗就是用得恰到好处,把前面诗人游园不值那种低落的心情一下子翻转了过来诗人看到墙头上伸出来的杏花,兴奋极了,终于欣赏到春光了这句诗既表现了春色的美好,还传达出春天具有不可压制的生机,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是客观规律,无法阻挡。

当然由于意象的歧义和多样化,红杏出墙后来也衍生出了不守妇道的意思《马上作》陆游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既然叶绍翁那句诗是来源于陆游的诗歌,那我们就来看看陆游《马上作》这首诗原来陆游诗歌最后一句是一枝红杏出墙头,和叶绍翁的只有一字之差陆游作为大诗人,这首诗写得也不差主要是写骑马所见,内容是雨后初霁,在描写板桥小路淡日翠霭绿柳之后,自然地引出了出墙的红杏花,是典型的田园风光。

但是和叶绍翁比起来,这个是泛泛而写,而且缺乏对应和转折,显得有点平铺直叙。而叶绍翁重点只在花园一角,又采用对比和先抑后扬的写法,所以容易获得成功。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前面我们对比了南宋两位诗人的诗作,没想到唐朝诗人吴融这首诗也有一句一枝红杏出墙头,这就可以得知,陆游那句诗也不是自己的独创,而是一字不改照抄吴融的。

不同的是吴融是把红杏出墙这句话放在了诗歌的开头。诗歌重点写自己被贬离开长安的途中所见,借杏花起兴,表达的是伤春之情和抑郁不得志的忧伤。

从上面三首诗来看,吴融的一枝红杏出墙头应该是原创,因为他的时间最早陆游只可能抄袭吴融而叶绍翁最晚,他既可能抄袭吴融,也有可能抄袭陆游但总的来说,还是叶绍翁这首诗大获成功他只做了一个字的改动,便使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了千古名句。

这样看来,那些后来的抄袭者更有针对性,往往容易推陈出新,写出新意由此可见,诗歌创作虽然不提倡抄袭照搬,但用得好的照搬也是默许的我们平时讲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大概就是如此当然这种情况只能局限少量的句子,如果大篇幅抄袭,那就有辱斯文了。

当然说抄袭有点难听,还是说引用借鉴妥当些。至于黄庭坚所说杜甫诗歌韩愈散文无一字无来处,那大多是表现在用典化典方面,并不是照搬原文原句。(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