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二子乘舟(二子乘舟诗经原文及翻译)居然可以这样

说到送别诗,大家可能会想到李白的那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乘舟远行是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的一个场景,追源溯流,这首《二子乘舟》可

二子乘舟(二子乘舟诗经原文及翻译)居然可以这样

 

说到送别诗,大家可能会想到李白的那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乘舟远行是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的一个场景,追源溯流,这首《二子乘舟》可以说是此类诗的开山之作。

手写《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这两句指出送别的地点,两个年轻人告别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中渐渐飘远,“泛泛”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水面的辽阔与小船的飘荡“愿言思子,中心养养”,这里的“养养”二字指的是送行者对于“二子”的无限挂念,明代诗人王直就曾在写给友人的诗里写过“春光如此佳可赏,远道迢迢心养养”。

“二子”已乘舟远去,岸边送行的人却依旧伫立着,不愿离去,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送行者的牵挂和不舍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个年轻人早已乘着小船远去了,岸边送行的人却还在岸边深情地远望这个场景也让人联想到李白所写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诗中的“尽”字和这里的“逝”字,可谓异曲同工“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小船的影子也渐渐看不到了,眼前只有河水依旧在流动着。

想到他们此行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艰险,送行的人为他们担忧起来,希望他们不要遇到任何阻碍,可以一路顺风,顺顺利利的这种设身处地的惦记,更是体现了送行者的无限牵挂

关于诗中的“二子”身份,《毛诗序》中记载“《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二子是指卫宣公的两个儿子,公子伋和公子寿公子伋就是《新台》诗中被抢走未婚妻的倒霉儿子,这个寿就是他爸和他未婚妻后来生的儿子。

卫宣公强娶儿媳以后,有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卫宣公派公子伋出使齐国,打算在途中除掉公子伋公子寿知道了这件事,就劝说公子伋逃跑但公子伋比较孝顺,不愿违背父亲的意思,公子寿就偷了他的符节,提前出发,代替公子伋被杀害了,公子伋赶到后就说自己才是真正的公子伋,于是也被杀害了。

都说“血浓于水”,但卫宣公先是抢了自己儿子的未婚妻,后来又派人杀害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毫无人性卫宣公这样无德的父亲,却也有公子伋和公子寿这样有德的儿子,两人手足情深,甘愿为对方赴死,也难怪卫国人会因为兄弟俩的“争相为死”而“伤而思之”,所以写了这首《二子乘舟》来纪念他们。

关于这首《二子乘舟》,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上一篇:《诗经》043之《邶风·新台》:古代的一场婚姻诈骗#头条创作挑战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