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芳菲菲其弥章(芳菲菲其弥章的意思)奔走相告

孔子在讲到学《诗经》的意义时,曾强调“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屈原《离骚》中运用大量香草意象比喻诗人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与高远抱负。

芳菲菲其弥章(芳菲菲其弥章的意思)奔走相告

 

草木是一种文化孔子在讲到学《诗经》的意义时,曾强调“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屈原《离骚》中运用大量香草意象比喻诗人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与高远抱负香草之芬芳,或为馥郁、或为清冽、或为辛辣,不仅寓志,还可祛病,在人们的伦常日用、一饮一啄、摄生养性之中,另有一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 兰木兰,又称辛夷,姿容优美,芬芳馥郁,多喻君子为现今的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或紫玉兰其木可制舟桨辛夷入药,辛温开窍,解肌散表南朝医家陶弘景称“小时气辛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件香囊、两件草药袋中都有辛夷可见,自古以来辛夷就作为香草随身佩戴,祛秽保健辛夷是治疗头面疼痛和鼻塞鼻炎的良药,也可用作面脂,能使肌肤光泽秋 菊秋菊,菊花的别称《礼记》有云,“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菊花秋天开花,色彩丰富,香气独特《荆州记》记载,汉代南阳有菊水,其源旁悉生芳菊,水极甘馨,常饮能祛病强身,人多长寿太尉胡广引种至洛阳,处处传植其苗可以入菜,花可以入药,囊可以为枕,酿之可以饮陶渊明赋予了菊恬淡超然、不媚于俗的人格魅力。

高人隐士常种菊于篱落畦圃之间,以此自喻孤高绝尘菊花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效种类不同,功效各有侧重白菊长于祛风,贡菊主明目,杭菊善利咽,野菊可消炎菊花不仅可泡水代茶饮,还能制成药枕香囊一类,取其芳香之功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有一处闲笔,写赵嬷嬷枕了一个菊花叶子枕头,可使眼目清凉。

想来为作者身边所见常事,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菊花枕在近现代仍然十分流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芷芷,一般指白芷蘼芜白芷愁烟渚,白芷生长于林下溪边等幽僻之处,幽香阵阵古时人们在立春之日多以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种香草煮水沐浴,以示隆重,也可祛除寒邪。

白芷入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善治外感风寒和头身疼痛等症白芷芳香避秽,是制作防疫香囊的常用材料之一《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中记载了一个防疫香囊三香散,取白芷、苍术、石菖蒲、广藿香等药各3克,共研细末,装袋置于香囊中,佩戴身上,时时嗅闻,可预防时疫。

荃荃,即菖蒲,得名于蒲类之昌盛者香气浓郁,可提取芳香油千百年来,菖蒲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主角分食粽子、悬挂蒲艾、饮菖蒲酒的端午民俗沿袭至今吴地风俗,以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即为传说中的雄黄酒以余酒点染小儿的额、胸、手足心,可杜绝蛇虺之患。

夏秋之夜纳凉,燃一把菖蒲和艾叶,轻烟袅袅,可驱蚊灭虫古人夜读,常置一盆菖蒲于案几之侧,不仅诗意盎然,尤奏护目之效菖蒲种类繁多,如水菖蒲、石菖蒲、九节菖蒲等端午节悬挂者多为水菖蒲服食入药则以石菖蒲为上,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理气活血等功效。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艾艾,艾草植株馨香浓烈,入馔入药皆可艾草是古代预防瘟疫的一株奇草《本草纲目》记载有白蒿、白艾等,其中以湖北省蕲春县所产的“蕲艾”为胜旧称五月五日采艾,或以艾绒熨灸,或以艾草与柳叶桃叶菖蒲等浸泡沐浴,可以辟瘟疾。

艾以全草入药,温经散寒、去湿止血端午前后,湿热之气渐长,此时,家家户户洒扫庭除,采来艾草挂在门楣或烟熏房屋,其特殊芳香可驱蚊虫艾叶性温,晒干捣碎得“艾绒”,灸上一炷,温通经脉,强身健体以艾沐浴泡足,散寒通痹。

兰兰,此处多指佩兰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佩兰芳香宜人,可纫可佩,可膏可浴佩兰入药,性平味辛,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制作香枕,可安神助眠;制成香囊,可醒脑辟秽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也有内装佩兰的香囊。

用佩兰泡水洗澡,正是“浴兰汤兮沐芳”,可止痒舒筋活络,还能缓解皮肤病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离骚》中香草繁多,虽意象相似,却各美其美草木有本心,正如诗人借香草所喻的高志美德,香草的性味功效也本自天成,它们各自含芬吐芳。

(作者吴潇湘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