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的下一句是什么)学会了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跋 bá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远隔千里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guō噪之声注释: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yì永陵、福陵、昭zh
āo陵告祭jì,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简析:《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 bá shè ]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chóu chàng ]。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赏析:“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bá shè ],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pín回首,步履蹒跚
[bù lǚ pán shān ]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
[ juàn liàn ]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 hù cóng ]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
[ yùn niàng ]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yì,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mèi
呢?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zhòu 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
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着zhuó一聒guō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
zhuǎn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 guō zào ]声的,当然可以酣hān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yù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 sì nüè ]。
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 guǒ xié ],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从总的来说,上阕què 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què 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 tuí fèi ]
,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
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 léng qié ]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ē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jiàn ,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qián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zuǎn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纳兰性德溘kè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备注:跋涉 [ bá shè ]:爬山蹚tāng水,形容旅途艰苦:长途~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诣 [yì]: 1.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烈士墓参谒。
yè2.(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惆怅 [ chóu chàng ]: 伤感;失意:~的心绪别离之后,她心里感到一阵~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风华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风采和才华正在美好的时候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春风得意 [ chūn fēng dé yì ]:唐代孟郊《登科后》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来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眷恋 [ juàn liàn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旧物。
~故园扈从 [ hù cóng ]:1.帝王或官吏的随从2.随从;跟随:随驾~~大帅西征酝酿 [ yùn niàng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①酿酒:制酒须经酝酿的过程②比喻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计划正在心中酝酿。
【造句】本义造句:这坛酒已经酝酿好几年了比喻义造句:他酝酿的这个方案终于通过了辗转反侧 [ zhǎn zhuǎn fǎn cè ]:《诗经·周南·关雎jū》:“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形容由于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辗转:翻来覆去反侧:反覆聒噪 [ guō zào ]:声音杂乱;吵闹酣然入梦 [ hān rán rù mèng ]:很舒适地进入梦乡钟灵毓秀 [ zhōng líng yù xiù ]: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
肆虐 [ sì nüè ]:(人)任意残杀或迫害;(物)大肆侵扰或破坏:奸臣~狂风~裹挟 [ guǒ xié ]:被卷进去挟(xié)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颓废[ tuí fèi ]:意志消沉,精神委靡:情绪~~的生活溘然 [ kè rán ]:忽然;突然:~长逝。
昊瀚至书院昊瀚至书院, 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诗词,听了就会背诵;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启迪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的下一句是什么)快来看
周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作者|万木青/冰手写|乐小齐编辑|╭❤~谢谢你的阅读。…
-
人不学(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原创
璞玉未经雕琢,就难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品;\x0a生命未经考验和磨砺,就不算真正地活过。
- 人不学(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深度揭秘
-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读音)快来看
-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读音)干货分享
- 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涟猗的且用法)一看就会
- 亲戚畔之(亲戚畔之中的亲戚什么意思)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