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新鲜出炉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新鲜出炉

 

欢迎点击上方“为你朗诵”关注我们

品读五味人生分享诗意生活欢迎扫码关注我们!春  望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作者:杜甫(唐)朗诵|视频制作:阿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注释

(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2)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4)溅泪:流泪(5)恨别:怅恨离别(6)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7)抵:值,相当(8)白头:这里指白头发(9)搔:用手指轻轻的抓(10)浑:简直(11)欲:想,要,就要(12)胜:受不住,不能(13)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诗词诠释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

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作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诵者

阿易:本名郝春,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朗诵协会副会长「为你朗诵」版权说明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朗诵」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微信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欢迎来函探讨版权合作。

投稿者稿件一旦寄出,便视为接受本平台的播出安排所有投稿包括朗诵及文章,投稿方必须保证该稿件不会引起版权纠纷,否则将自行承担因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如欲参与朗诵、推荐朗诵嘉宾或诗歌,请电邮联系weinilangsong@163.com。

操作指南请在#为你朗诵#微信公众号中回复“我要朗诵”获取,收听往期作品,在公众号中回复“目录”,即可获取往期内容,输入相应序号,即可收听当期作品信息来源:为你朗诵创始发起:河北佳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品:河北佳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河北省朗诵协会。

公众微信:在微信号中搜索中文“为你朗诵”或英文“weinilangsong”,关注我们欢迎将本文通过页面右上方的按钮,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腾讯微博等==因为您的关注和转发,将有更多人感受到诗意情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