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李白的诗全集(李白的诗全集小学20首)一篇读懂

第三部分 五言律诗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

李白的诗全集(李白的诗全集小学20首)一篇读懂

 

第三部分 五言律诗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21.《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22.《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近代·俞陛云: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惟收句见送别本意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

四句虽江行皆见之景,而壮健与上句相埒后顾则群山渐远,前望则一片混茫也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境浅说》)2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尾联点明怀念。

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明·陆时雍:“五、六清老秀出,是天际人语”(《唐诗镜》)24.《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联点明题旨,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中间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在结构上从抒情到描写又回到抒情,从爱最后归结到敬仰,意境浑成,感情率真,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特有风格25.《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此诗诉说了劳动者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

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26.《塞下曲六首》【唐】李白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全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诗中有对战斗场景的描述,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丰富,意境浑成,格调昂扬,豪气充溢,表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27.《听蜀僧濬弹琴》【唐】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蜀僧濬弹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表现蜀地一和尚高妙的弹琴技艺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侧面烘托琴声之高妙诱人。

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清·宋宗元:“逸韵铿然、是能得弦外之音者”(《网师园唐诗笺》)28.《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全诗结构层次分明,波澜起伏,意象瑰丽,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意境高远,风格宏伟29.《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为李白寓居沙丘时怀念诗友杜甫而作,深刻地表现了两位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开头作者自问,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接着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显示出萧瑟凄寂的气氛;再进一步说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结尾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全诗格调高古,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中,情深意长,凄怆感人语言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明·桂天祥:“散淡有深情”(《批点唐诗正声》)30.《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