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摩天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实录地点:武冈市实验小学会议室时间:2023年5月25日上课班级:武冈市实验小学五年级14班 执教:武冈市实验小学魏友秀
师:今天,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实录地点:武冈市实验小学会议室时间:2023年5月25日上课班级:武冈市实验小学五年级14班 执教:武冈市实验小学魏友秀
师:今天,让我们回望千年,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走入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去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陆游我们先来了解陆游生平的主要事迹(以时间轴的形式介绍主要事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陆游68岁时写的一首诗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学古诗,我们首先要会读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而且要读对节奏,读出韵味,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师:谁来读读这首诗?生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你为什么这样停顿?生2:三万里河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五千仞岳也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师:赞同你的意见,朗读诗歌节奏时要兼顾意思来停顿。
请你带领大家读读这四句诗师:这首诗的题目有点长,有点难读,请你读一读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你为什么这样停顿?生:秋夜将晓是时间,出篱门是地点,迎凉有感是感受师:很好,请你把题目带读一次师:同学们,会读了吗?
生:会师:大家齐读这首诗。师:接下来,我们要理解诗意。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生1:借助注释生2:查找资料生3: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生4:扩词法
师:孩子们好样的!我们还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理解诗意好了,用上这些方法,看看你能读懂多少(生读)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5:我认为题目的意思是深秋的夜晚,诗人走出篱笆门,吹来凉风,就有了感受师:有补充的吗?
生6:我认为题目的意思是深秋的夜晚,天快亮了,诗人走出篱笆门,迎面吹来一阵凉风,诗人有了感受,就写下来了他没有说出“将晓”的意思师:“将晓”的意思是——生6:快要天亮的时候师:注释里有吗?生6:没有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第1课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中的“晓”就是天亮的时候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还有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7:我觉得第一句是写黄河很长很长生8:“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说华山高耸入云了生9:我感觉到老百姓在哭泣,但为什么哭我不是很清楚。
师: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问吗?(没有同学举手)师:没事,跟老师一起来学这首诗,就能解开心中的疑惑,也能让我们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师:第一句诗是——生(齐):三万里河东入海师:“河”指的就是——。
生(齐):黄河(师简笔画画出黄河)师:黄河有什么特点呢?生(齐):长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呢?生(齐):三万里
师:黄河真的有三万里长吗? (停一会)黄河有五千四百多千米,也就是一万多里,那么“三万里”在这里就不是实实在在的了,而是——生(齐):虚指师:运用了什么修辞?生(齐):夸张)师:突出了黄河的——
生(齐):长
师:这可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啊,沿途有很多支流流入它的怀抱看到这样的黄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生1:汹涌澎湃生2:浩浩荡荡生3:波涛汹涌师:是呀,黄河就是这样的雄伟壮观,豪气冲天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陆游说——生(齐读):三万里河东入海师:刘禹锡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陆游说——生(齐读):三万里河东入海师:啊!气势磅礴的黄河,让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激情澎湃的,还有——生(齐):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这句写的是——生:华山(师简笔画画出华山)师:陆游笔下的“华山”又有什么特点?生(指名):高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通过“五千仞”这个词体会到的师:到底有多高呢?生:“仞”我们在“一片孤城万仞山”那句诗里学过,一仞两米多,。
“五千仞”就是一万多米高师:你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多高吗?(停)八千八百多米很显然,这里又是虚指,运用了——生(齐):夸张的修辞师:突出了华山的——生(齐):高师: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华山的高?生(指名):我从“摩天”这个词体会到了华山的高。
师:说说“摩天”的意思生(指名):碰到天了
师:看到这样的华山,我们心底的赞美之词迫不及待地要蹦出来了说出来吧生1:直插云霄生2:高耸入云生3:顶天立地师:是呀,华山就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能不能读出这种气势来呢?女生(齐读):五千仞岳上摩天师:气势不够
男生(齐读):五千仞岳上摩天师:够气势全班(齐读):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 祖国的山河是如此壮美!(板书:山河壮美)看到如此壮美的河山,你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生(七嘴八舌):热爱、赞美、自豪师:来,把我们对壮美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师:生活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我想陆游和当时的老百姓们一定感到很幸福吧,我们接着读后两句诗,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幸福的痕迹(生读)找到了吗?生(说感受):没有幸福,只有痛苦。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痛苦?生:泪尽师:“泪尽”的意思是——生(七嘴八舌):眼泪流尽了,眼泪流干了师:他们为什么眼泪都流干了呢?请你到诗句中找找原因(停)找到原因了吗?生1:我从“遗民”这个词了解到老百姓“泪尽”的原因。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遗民”的理解吗?生1:(支支吾吾)师:没事,孩子老师这里有南宋和北宋的版图,再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民”这个词(出示版图)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2::北宋版图大,南宋版图小生3::金国南下,占领了汴州一带,北宋的一半领土被金人占领了师:是呀,这就是北宋那段屈辱的历史,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占领北宋汴州,北宋的半壁江山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那“三万里河”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五千仞岳”成了金兵的牧马之地!而朝廷权贵们只顾自己逃命,逃到杭州,在杭州成立了南宋王朝。
可老百姓却无路可走,无处可逃,只能生活在汴州,受着金人的统治,陆游把这些老百姓就叫做——生(齐):遗民师:老师今天来改改陆游的诗句,把“遗民”改作“人民”“宋民”行不行?生1:我认为不可以,因为大臣们只顾自己逃命,不要这些老百姓了,把他们遗忘在了汴州,“遗”字可以表现出老百姓的可怜。
生4:我也觉得不可以换,我认为这里的“遗”是遗弃的意思,老百姓被朝廷遗弃了,他们就像孤儿一样可怜兮兮的,改成“人民”“宋民”就没有这个效果。
师:是呀,他们家园破碎,又惨遭朝廷的遗弃,怎能不泪尽呢?(停,并板书:家园破碎)师:还能从哪里找到他们“泪尽”的原因吗?生1:我从“胡尘”这个词了解到他们“泪尽”的原因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金政权。
移民在金人的统治下生活,金人肯定对他们不好师:孩子,你说得太好了,古往今来,侵略者对被侵略者就只有奴役、剥削、压迫这个“尘”字用得特别好,陆游用风沙、尘土来形容金人的统治,有什么绝妙之处呢?生2:“风沙”是形容环境的恶劣,遗民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
师:是的,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这个恶劣的环境不仅仅指自然环境的恶劣,更是指金人统治的社会环境,像风沙一样的——生3:像风沙一样可恶,毫不留情师:哪有情可留呀!生4:写出了金人的统治很黑暗,很残暴,就像尘土一样恐怖,暗无天日。
师:好一个暗无天日呀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移民在金人统治下暗无天日的生活(看后响起《二泉映月》曲子)师:遗民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呀?此刻,老师心如刀绞(停)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生5:金人太残暴了,连小孩都不放过,他们真是禽兽不如!。
生6:遗民好可怜呀,不仅自己朝廷遗弃他们,还惨遭金人的压迫!生7:金人让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我恨他们!生8:我看到金人冲进他们的村子,烧了他们的房子,抢走他们的东西,逼着他们做苦力,我真想冲进去把他们杀了!
师:孩子们,这就是金人残暴的统治,这就是遗民痛苦的生活啊,遗民怎能不泪尽呢?(停)遗民泪尽胡尘里——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师:还从哪里找到他们泪尽的原因?生:我从“南望王师又一年”体会到他们泪尽的原因。
因为老百姓盼着王师来救他们,却没有盼到师:“王师”指的是?生:指的是南宋王朝的军队师:没有等到,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从“又一年”看出来的师:“又一年”究竟是多少年呢?生:66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上课开始老师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知道的师:语文里有数学,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师:到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他们已经盼了66年了,66年啦,2万多个日日夜夜,50多万个小时的等待,3千多万分钟的煎熬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黑发到白发,从出生到死去都没能盼到啊,怎能不泪尽呢? (停)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师:让我们再完整地读读陆游的这首诗,去触摸诗人那颗滚烫的灵魂,老师读红色字体部分,同学们读黑色字体部分 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生(齐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师:遗民泪尽,遗民泪尽,遗民泪尽!生(齐读):胡尘里,南望王师师: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师生换读)师:遗民望穿秋水,南宋王朝的军队却连影儿也没有,那么,皇帝和大臣们都干什么去了呢?有这样一首诗,告诉了我们答案。
(出示《题临安邸》)
生(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师:皇帝和大臣们干什么去了呢?生1:饮酒作乐生2:歌舞升平师:一边是大臣们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一边是老百姓苦难的生活——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与其说是对苦难遗民的深切同情,不如说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的大声疾呼!
陆游,这位一辈子为祖国的统一事业牵肠挂肚的爱国诗人,临终前仍然用生命在呐喊——生(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这就是陆游17年后写下的绝笔诗《示儿》,陆游享年85岁。
此时此刻,对这位纯粹的、高尚的爱国诗人,我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你想说些什么呢?生1:陆游,您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您临终前还在牵挂着祖国的统一事业,如果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都像您一样,那该多好呀!
师:是呀,那该多好呀生2:陆游,您太伟大了,您临死前想的不是还有什么事没做完而遗憾,而是祖国什么时候才能统一生3:陆游,我太敬佩您了,您临死前想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国家的统一,一般人临死前牵挂的应该是自己的钱财,您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师:好一个忧国忧民呀!(板书:忧国忧民)生4:上学期,我们做过一篇阅读文章,是艾青的一首诗,我记不起题目了,但还记得里面的一句诗,我可以用艾青的诗句来赞美陆游吗?师: 请说 生4:这是一块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陆游,您对这土地却爱得深沉。
师:你是一个有大爱的孩子,你真是陆游的知音啊今天,艾青和陆游这两位诗人跨越时空在我们的课堂上相遇,只因为他们都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陆游地下有知,听到我们对他说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师: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铭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历代的仁人志士时刻牢记家仇国恨,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祖国,换来了祖国今日的强大!但是一些帝国主义者却虎视眈眈,总想干涉我国内政,侵犯我们的领土,掠夺我们的资源比如:他们总想把我们的宝岛台湾分裂出去同学们,你们允许这种行为吗?。
生(齐):不允许!
师:对,坚决不允许!要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幻想,唯有国家日益强大!(响起歌声《我和我的祖国》)这个重担就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肩上!孩子们,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向祖国妈妈宣誓:民族复兴,强国有我!生(齐):民族复兴,强国有我!民族复兴,强国有我!
魏友秀老师个人简介:魏友秀,女,汉族,中小学一级教师1996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小学阶段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任五年级(14)班语文教学、班主任等工作在工作中,总是用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关爱学生、团结同志,在教育教学这块净土上教书育人。
魏友秀老师部分荣誉:先后多次被武冈市人民政府授予嘉奖,多次被武冈市教育局、学校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获奖,更有幸的是曾当选为武冈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2年被评为武冈市骨干教师、武冈市优秀教研工作者、武冈市暑期培训优秀学员、武冈市“巾帼建功标兵”、武冈市“巾帼优秀志愿者”、武冈市“红小帽防疫先进个人”,作业设计获湖南省三等奖,教学设计获邵阳市二等奖。
教研教改:魏老师自任教以来,用自我的人格力量和情感力量引导、爱护、教育学生,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智与行的滋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爱为前提,以严立规矩,以尊重赢得信任,以热爱点燃智慧,老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教育格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教学感悟: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问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魏老师充分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从而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
教育教学特色:“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的融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魏老师很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耐心倾听,以平等的心态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同时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成长,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将知识育人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对孩子一生负责,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接班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楚山孤的上一句)一篇读懂
《我爱古诗词(第二季)》第一次节目录制直播探班,抖音直播不见不散!
-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楚山孤的上一句)太疯狂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全诗)新鲜出炉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全诗)干货满满
- 晨兴理荒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全诗意思)硬核推荐
- 晨兴理荒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全诗意思)原创
- 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