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桑树颠(鸡鸣桑树颠全诗)万万没想到
每当谈及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必然是绕不开的人物,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算是开山鼻祖,唐代的孟浩然、王维,在陶渊明面前都要喊一声祖师爷
每当谈及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必然是绕不开的人物,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算是开山鼻祖,唐代的孟浩然、王维,在陶渊明面前都要喊一声祖师爷出生在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性格洒脱率真,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那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叹。
世人无不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按照心中所想,不被外界影响,潇潇洒洒过完一生,陶渊明几乎做到了东晋时期,科举制度尚未出现,如果想踏入仕途,谋取一官半职,仅有才华是不够的,需要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否则一切都免谈,别人也不会予以推荐。
陶渊明比较幸运,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立下赫赫战功,外祖父孟嘉也很牛,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只可惜,到了陶渊明这一辈,家道中落,连温饱都达不到他在《归去来兮》中写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
亲戚纷纷劝他认清现实,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妻儿着想,承担起家庭责任于是,陶渊明听从劝说,尝试着改变心态,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但均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一言不合就辞官或许你觉得他太随意,扛不住一点工作压力,这说明你不了解陶渊明。
其实,陶渊明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有志青年,只是生活在乱世,不愿同流合污,逐渐产生归隐田园的心态,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物质方面比较匮乏的陶渊明,精神世界却非常丰富,自传中写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陶渊明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为座右铭,高兴时开怀痛饮,每次都必须喝醉,不开心时借酒浇愁,平生没有其他爱好,唯独喜欢喝酒在陶渊明笔下,描写过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现实中并不存在桃花源,这只是他的梦想,甚至可以说是幻想。
义熙元年,陶渊明被任命为彭泽县令,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官职,但陶渊明毫不在乎,未满三个月,就直接辞职不干了,并且彻底结束仕途生涯从此之后,陶渊明放飞自我,过着完全隐居的躬耕生活,直至生命终止在此期间,他写下大量诗歌,包括五首《归园田居》,咱们聊一聊第一首。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通俗易懂,没有晦涩的词语,也没有引经据典,朴实无华的诗句,流露出陶渊明反思后的大彻大悟天生喜欢平静的生活,热爱大自然,奈何为了生计,曾经落入尘网,不得已踏入仕途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他终于摆脱世俗的束缚,放弃眼前的一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开垦出一块荒地,种上粮食蔬菜,建造几间茅草屋,房屋后面种植榆树与柳树,院子里栽上桃树和李树傍晚的时候,望着远处的村落,飘荡着袅袅炊烟,听着鸡鸣狗叫的声音,还有什么比这种生活更加惬意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就是陶渊明梦想的桃花源。
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不妨读一读这首《归园田居》,尤其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定会有所感悟。也许做不到陶渊明这般洒脱,但在快节奏的当下,偶尔放空自己,调整一下心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怎么看?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杜牧 山行(杜牧山行解释)学到了吗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
-
杜牧 山行(杜牧山行解释)这都可以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文大意:坐车进入深秋的山里,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前延伸,白云升起的山林深处住着几户人…
- 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随天去秋无际的上一句)学会了吗
- 佳人难再得(佳人难再得上一句)一看就会
- 佳人难再得(佳人难再得上一句)越早知道越好
- 隐隐飞桥隔野烟(隐隐飞桥隔野烟指什么生肖)一看就会
- 洛神赋的作者(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