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二子乘舟诗经原文及翻译)一看就会
“情绪滋生奴隶、技术塑造公民” 。从这期开始,我将通过一些故事,带领各位对于秦国、秦帝国做一个核磁共振式的、全方位的了解。有了这样系统、立体的解读,才有资格和基础数据来研究博弈的技术。这期,我们看时代。
最近,比较火的话题就是《大秦赋》了对于这部有着强烈时代政治背景的系列剧的最后一部,小龙人是不敢从其本身和其要表现的方向剖析的而让我为了一部小说中设定的细节,来和“非黑即白”的情绪主义者们讨论谁对谁错,也实在跌份。
“情绪滋生奴隶、技术塑造公民”从这期开始,我将通过一些故事,带领各位对于秦国、秦帝国做一个核磁共振式的、全方位的了解有了这样系统、立体的解读,才有资格和基础数据来研究博弈的技术这期,我们看时代现有的共识是——经过了战国几百年各国共同的努力,由秦出面,结束了封建制、实现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但这个过程却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直接,封建制的残留一直留存(毕竟在交通、信息传递不便的时代,中央集权的国度在技术上只能管辖很小的区域,难以统御大帝国)直到宋,才逐渐通过千年的技术打磨,把中央集权这个事情大概的完成;并在明清玩到了极致。
所以,要了解秦和秦帝国,就必须先了解中国的封建时代、和向封建制转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处事规则闲话少叙,我们开始讲故事01封建时代故事一:我们先来礼仪之邦、道德典范的齐鲁大地看看家庭生活——《姜家姐妹》。
姜子牙受封来到齐地后繁衍后代,到了这一代的国君就是齐襄公,他有两个追求女权的妹妹先说姐姐宣姜这姑娘长大后,按照传统,姜家的孩子尽量要和姬家(也就是周武王那一脉)的孩子通婚于是,宣姜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宣公的儿子“急子”。
结果呢,“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解释下就是:姑娘宣姜很漂亮,卫宣公把儿子打发走,自己留着用了,还生了两个孩子“寿”“朔”。
卫宣公筑台纳媳,这个故事送给群里的老朋友——老西门庆什么?美女嫁不了心仪的小伙子,被老头霸占,会悲伤难过?收起您那“小说家的心”吧宣姜想的是让自己的小儿子“朔”成为接班人,母子俩一推动,宣公就下了决心——。
“公使诸齐,使盗待诸齐,将杀之”也就是让大儿子“急子”去出使齐国,然后安排人在半路上截杀之这事被宣姜的大儿子“寿”知道了,赶紧去通知大哥“急子”“急子”的答复是“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拒绝逃亡。
为了救大哥,“寿”把大哥“急子”灌醉,自己跑到河边冒充“急子”被杀酒醒后,“急子”知道实情,也跑到杀手那里要求被杀这么简单的请求,自然被顺利执行这就是诗经名篇《卫风.二子乘舟》的故事——“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当两个二子的人头摆上卫宣公的桌前时,老头才上了火,一个月就死了而策划者“朔”则顺利当上了卫惠公但封建时代的权力架构是家族式的,家里哥们弟兄都有点势力。
惠公所作所为不能服众,几个兄弟联合就把他赶跑了卫惠公只能跑到齐国找舅舅齐襄公避难了再说文姜,这姑娘的故事就更加清新脱俗了她在家就和大哥齐襄公试过了男女之事长大后,嫁到姬家的另一支——鲁国(也就是周公的后裔)。
后面的故事就刺激了“公(文姜的丈夫鲁桓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这个“通”字用得好,真让人无限遐想啊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西门庆和武大郎开会,武大郎带着潘金莲前往,西门庆和潘金莲借机幽会,被武大郎发现,痛骂一番。
齐襄公和西门大官人还有共性,看事情败露了,干脆安排手下公子彭生给鲁桓公做车夫,然后鲁桓公就稀里糊涂的“薨于车”——死了不地道的地方在于,齐襄公用彭生杀了妹夫、兼情敌的鲁桓公后,为堵鲁人之口,杀了彭生;同时,把文姜安排到齐鲁交接地,频繁私会之。
《春秋》有云“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这个“会”字就是典型的“一字褒贬,乱臣贼子惧”的所谓“春秋笔法”两国国君见面叫“会”,你这男女之间也安排个“会”,就是非常恶意的嘲讽了这个故事我们到此就结束吧,否则往后说就没完了。
比如齐襄公死后,他的两个弟弟争位,其中一个获胜的弟弟就是著名的齐桓公小白;比如后来小白和鲁国打仗,曹刿论战的那位鲁国君主,就是绿帽男鲁桓公和乱伦女文姜的儿子鲁庄公点评:在从部落联盟转化成封建制国家的过程中,虚伪的道德其实是不被重视的。
反而是实在的、能影响生存的——家族内部“皿煮集中制”(父亲杀儿子,儿子必须认;兄弟要互相用生命来友爱……)被重点遵守“礼崩乐坏”并不是道德沦丧(事实上,随着文明程度提高,虚伪的道德才越来越重);而是家族内部管理的“皿煮集中制”逐步被舍弃。
02封建时代故事二:我们来到中原小国——郑,看一场外交宴席了解那个时代贵族们如何说话、办事原文如下:“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
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文字不难翻译,说鲁文公去晋国做外交活动,路上遇到卫候,卫候请帮忙搭个面子帮自己也和晋国搞好关系;鲁文公串门回来后,郑国国君请他吃饭,在宴会上大家唱诗经的故事。
问题是,这帮孙子们在宴会上都拿《诗经》唱歌。这就是简单的娱乐么?怎么最后还互相拜了一拜、仿佛达成了什么协议,他们讨论了啥?
孔夫子为啥告诉他儿子“不学诗无以言”?娘的,和这帮贵族打交道,不熟悉《诗经》,你完全插不进去话先看郑国大夫“子家”,他唱的《诗经》篇章是《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大概意思:鸿雁在天上艰难的飞,离家在外服劳役的人辛苦的生活;可怜的人都一样,鳏寡孤独心内悲伤啊 “之家”一个贵族子弟,装什么服劳役困苦呢?结合鲁文公之前的行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意思大概就清楚了:“这晋国没事就欺负我们,搞得我们郑国的子弟总要出去辛苦的服役应付,我们可怜啊。
”引申的意思就是:“您鲁文公老哥刚给卫国说和了与晋国的关系,能不能帮我们郑国也跑个腿,说和一下?”鲁国的君臣也都是“君子”(贵族),从小学的就是《诗经》,过得就是这种拿“江湖切口”说话的日子,自然一听就明白。
但,国君要收着,大夫来回答季文子(他家就是著名的“鲁国三桓”之一“季孙氏”)先回答:“唉,我的国君也难免过辛苦的日子啊”,然后唱了一首《诗经》里的《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四月进入夏天,六月就特别热了。
老祖宗唉,你怎么舍得让我们这些子孙如此辛苦呢?”季文子的意思就很清楚了:“你们难过,我们更辛苦我国国君刚去晋国谈事,现在为了你们还要回头继续跑一趟?太累了”听了人家的拒绝,“之家”还不放弃,又唱了《诗经》中的《载驰》:“。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我在外面走,看见麦子正长得茂盛我要请强大的国家帮忙,可我能依靠谁呢?又有谁在乎我呢?各位君子,别怪我做事不讲究,你们就算有千百个好主意,不如带我一起跑一趟”。
这次的请求就比较直接了大家都是亲戚里道的,人家请求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好拒绝了但,君主还是不能说话,要季文子发言季文字唱了《诗经》里的《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那是什么花?是棠棣之花那是什么车?是君子之车战车已经备好,拉车的四匹马雄壮务必,不能安定的休息会啊,一个月里打了三次胜仗”这就回答的很清楚了——“虽然辛苦,看在亲戚的面子上,我们备上马再跑一次吧而且,一定给办的妥妥当当。
”至此,事情谈妥,郑穆公才行动,他对鲁文公拜了一拜;而鲁文公也没说话, 只是对郑穆公拜了一拜这次外交谈判正式完成点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君子(贵族)和女孩子、小人(平民)的区别在哪里呢?——。
能时刻和人保持稳定的距离感!距离感的重要标志就是说话含蓄、不直接(给自己和对方留空间),办事含蓄、不直接(给自己和对方留空间)所以,用似是而非的《诗经》谈事,这样成不成,双方都不丢面子,保持了礼数
说什么“行走江湖、义字当头”“仗义每多屠狗辈”,看起来没有距离、充满感情、令人感动,其实无非是“小人”阶层凑一起、互助的手段而已具体效果嘛,看看“贾家楼46友”,还有“致公党”的前辈们的行径,大家就知道了。
更重要的是,在稳定的社会阶层中,“君子”凭借其独占的教育资源(孔老二之前,只有贵族子弟能学习《诗经》这类文化)、政治资源、军事荣誉而形成了铁板一块的群体保持“距离感”是这个群体的特征之一;说话外人听不懂,也是这个群体保持封闭性的特征之一。
诸侯和秦国的集权化努力,也是打破这个阶层壁垒的过程
“士兵”、“士兵”,要当兵,至少需要是君子里的“士”,臭老百姓当什么兵?这也是各个民族的“古风”只有“雅典市民”“纯种斯巴达人”“罗马公民”才能享受当兵的荣耀但随着帝国扩大,都不得不改变03封建时代故事三。
:我们来到春秋后期的主要剧情——晋楚争霸,摘几个镜头给大家看看,让各位了解那个时代的贵族们如何打仗的先看“邲之战”前因后果我们没时间讲,单看战争期间的几个事战前,晋国的各位大夫采用皿煮手段讨论战争;结果各抒己见,是战、是退犹豫不决。
急于作战的楚人便安排三位勇士乘坐一辆战车,到晋人大营出来搦战战车战斗组合中的驾驶员许伯(许家的老大)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搦战这事,对我驾驶员来说,就是驾着车到敌营安全转一圈回来)战车战斗组合中的主要攻击手、控制弓箭的乐伯(乐家的老大)说:。
“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搦战这事,对于我主攻手来说,就是猛射对方;同时还能代替驾驶员驾车;还能换个马鞍子,再从容的回本队)战车战斗组合中的副攻击手、以长戟护卫的摄叔(摄家的老四)说:。
“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搦战这事,对于我副攻手来说,就是砍入地阵,抓个俘虏回来)三个人还挺厉害,一个小冲刺后,都完成了自己吹出来的搦战任务但这时候,人家晋国的一小队追兵也杀了过来追兵上来,射手许伯就射击防御,射到后来,就省了一支箭;这支箭他没有射向敌军,而是射死了旁边草丛中冲出来的一直麋鹿。
紧跟着,副攻手摄叔就把这只鹿扛起来、送给追击的晋军,还扔下几句很客气的话:“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膳诸从者”(现在不是好时候,没啥好野味,打了这个小鹿给各位尝鲜)见此情景,晋国负责追击的将领鲍癸下令停止追击、回家,并评价:。
“其左善射,其右有辞,君子也”(左边的主攻手善于射击,右边的副攻手说话合乎礼仪,他们是君子!我们就别追了)——这是打仗么?这是贵族秀礼仪战中,晋人大败一队晋国士兵逃跑,结果车陷入泥地推不出来追击的楚国士兵看到了,就告诉他们把车前的横木扔掉就能出来;但是,没跑多久马车又不动了,楚国士兵又告诉他们把车子上的旗帜拔掉就容易跑了。
因为敌人的建议而成功逃脱的晋国士兵,不忘记揶揄的感谢:“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您果然是大国啊!逃跑了那么多次,都有经验了)——这是打仗么?这是贵族秀礼仪再看“鄢陵之战”这一仗打到关键时刻,双方混战,晋国新军副统帅“郤至”三次碰上楚王的战车,但他并没有去攻击对方首脑,而是把自己的甲胄脱下来赶紧离开。
楚王看到了,就让工兵的负责人“襄”去和郤至打招呼问候:“刚才激战之时,有个君子看到我们楚王就离开了,他是不是受伤了啊?”郤至回答:“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使者。
”(我是您的外臣,我跟着自己的寡德之君来打仗;靠着您的庇佑,我才有机会披上战甲当上将军;今天因为打仗,抱歉不能听您的命令去拜会,我这里拜谢使者了)然后,拜了三拜也是在激战之时,下军统帅韩厥的战车向楚国的盟国。
——郑国国君的战车追去,驾驶员兴奋的说:“郑成公的驾驶员一直回头看追兵,都不看自己的马了,马上我们就能追上他们”韩厥赶紧回答:“不可以再辱国君”并下令停止追击郤至的驾驶员也在追郑成公,并兴奋的说:“咱们走小路,我就能找到他们。
”同样的,郤至也赶紧回话:“伤国君有刑”(伤害国君是有罪行的哦)于是下令停止追击——这是打仗么?这是贵族秀礼仪点评:在分封体制下,各个诸侯国往上导,都是周天子老姬家的直系子侄、联姻对象、政治盟友的后代几百年的岁月中,他们不断向下分封、互相通婚,形成了以家族为纽带的庞大纵向和横向网络。
在这样的网络里,战争中的领导和下属其实都是亲戚和政治联盟;战斗中的对手相互之间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对内令行一致,对外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是不可能的!那种我们熟悉的战争,很难存在于封建化社会。
理解了“封建制”,才能理解狮心王查理和父亲作战,后来还能当国王;被敌国俘虏,交了点赎金就能回家的诸多奇怪事了以上几个故事,展现的就是战国以前的时代风貌和社会规则这规则看起来稳定;但,时代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农业技术的进步造成开荒效率越来越高,加上兼并战争得到的其他领主的土地,让一些强悍的领主(有诸侯国君主,也有下一级的某些大夫家族)拥有着更多的私有领土、和在其上耕作的农民谁也不愿意把这些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戚、朋友,而是自己雇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偏偏此时孔老夫子带来的私学风潮,和分封到底产生的落魄贵族,又为君主们提供了大量的有文化、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资源。
于是,一种新的制度在分封体制内诞生了——集权在集权和分封并行的情况下,强悍的领主们很快就就发现了集权的优势其一,自己更有权威,用雇佣关系管理的团队,才有令行禁止的执行力和领袖威慑力,也能掌握独占更大的财富和资源;这远不是做一个大家长能比拟的。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在诸侯并立的时代,集权很明显能调动更大的资源以征服其他领主,获得更多可以供自己打理的土地和人民,进一步加强自己的集权力量正循环于是——出现了从此,君主们或者自觉、或者不自觉,都将对内以集权压制封建、开荒土地,对外吞并他国领土,作为自己的主要目的。
纷争的战果就这样开始了而把这几项工作完成的最彻底的,就是秦国了下一章开始,我将从秦人的本源、法律、土地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讲一些故事,让大家对他做核磁共振式的了解。END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二子乘舟(二子乘舟诗经原文及翻译)学会了吗
二子乘舟作者:姜弋庸【作品解析】这是姜氏所作,写其送尹吉甫离卫时,二人共同泛舟之情景。正如《鄘风.桑中》所言:“送我乎淇之上矣”,…
-
夜久语声绝(夜久语声绝的绝字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①老翁逾墙走,②老妇出门看。1)并列复句。2)“逾”在“逃”的意思上古音义同“越”、“跳”、“逃”,同源词。…
- 夜久语声绝(夜久语声绝的绝字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 王冕的诗(王冕的诗有哪些)万万没想到
- 王冕的诗(王冕的诗有哪些)这样也行?
- 鸡鸣桑树颠(鸡鸣桑树颠全诗)全程干货
- 鸡鸣桑树颠(鸡鸣桑树颠全诗)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