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翻译)这都可以?
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细、密)罟(gǔ渔网)不入洿(wū大、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
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细、密)罟(gǔ渔网)不入洿(wū大、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和后面的序,古时指学校)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如果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季节,不去征发徭役,占用老百姓耕作的时间,那粮食便会吃不完了。
不用太过细密的网到大池塘去捕鱼,那鱼鳖也就吃不完了砍伐树木有固定的时间,木材也就用不尽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呀!每家都有五亩地的宅院,院里种满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
鸡、狗和猪的畜养,不要耽误繁殖的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百亩的耕地,不要让他们失去耕种收割的时机,一家几口人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丰年时)猪狗能吃上人吃的粮食,却不加以检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没想到要打开仓库赈济灾民。
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错,错在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刀子杀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王假如不去怪罪年成,(而切切实实地去改革政治)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来投奔您来了”孟子在说这段话之前,和梁惠王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河内闹饥荒,我就把一部分百姓迁到河东,同时还从河东往河内调粮赈灾如果河东遭了灾,我也是这样做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治理,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体恤老百姓的可是,那些国家的老百姓却并没有因此减少,我国家的老百姓也并没有增加,为什么呢?”。
我为什么在前面说过,梁惠王还算个有为之君,就是因为他还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这里说的,动用国家力量赈灾,比如,他希望自己国家的老百姓能够增多,毕竟,一个国家人口众多,民生旺盛,人人向往而奔之,也是一个国家大治的一个标准。
梁惠王作为一个国君,头脑还算是清醒的孟子怎么回答呢?孟子说:“王您不是喜欢战争吗(注意这句话)?那就让我用战争做个比喻吧!战鼓擂响了,双方刚一交战,就丢盔卸甲地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下了,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了。
而那些跑了五十步的竟然嘲笑跑了一百步的,您觉得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做得对吗?”这就是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由来孟子是个论辩大师,这里其实有一个类比推理,也是个逻辑陷阱:不管跑五十步还是一百步都是逃跑,那么,如果一个国君不施仁义,你做一件赈灾的事情,和做十件赈灾的事情,还都是不讲仁义的国君,没有什么两样的。
这时,梁惠王回答到:“这个士兵肯定不对呀!虽然他只是跑了五十步,没有跑一百步,但也是逃跑呀!”大家看,梁惠王果然掉进了孟子的“坑”里了孟子接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再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为什么孟子这样说?他只是想让梁惠王明白,你的国家百姓不奔着你来的原因,就是你喜欢战争,不施仁义,老百姓民生有损,所以,怎么会甘心做你的子民呢?在这种情况下,孟子才说出了我们节选的这段话而孟子描述的理想社会的图景,是蕴含着儒家思想的政治理想。
首先,国君应该秉持以德治国,以仁治国的“仁政”,这是“王道”的基础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要用无休止的苛捐杂税和征发徭役苛难老百姓,让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就是“养民”,民生和乐,民生昌盛,是国家兴旺的标志。
再次,就是要“教民”,要开办学校,用“仁义礼智信”等各种伦理道德教民向善、教民行善,改良社会,使社会风气纯良,人性纯善,如此来保证社会稳定,国家安定这不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吗?我们在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古人真正的前瞻性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如何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这还不算完,孟子最后,给梁惠王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说话的对象可是国君呀!我们在敬服孟子的胆识的同时,也惊叹儒家思想的另一个真正理念,就是“人治”理念 孔子曾经说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意思是,爱好学习的人接近智,努力行善的人接近仁,知道羞耻的人接近勇知道这三项的人,就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就知道怎样去治理天下国家了。
孔子提出的政事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不就是《大学》里的八目蕴含的深意吗?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修”,达到“修身”的完善,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真的是太厉害了,儒家思想骨子里的积极参与现实,积极变革现实的积极入世精神,在他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管梁惠王能否领会孟子的苦心,孟子也真是竭忠尽智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二子乘舟(二子乘舟诗经原文及翻译)一看就会
“情绪滋生奴隶、技术塑造公民” 。从这期开始,我将通过一些故事,带领各位对于秦国、秦帝国做一个核磁共振式的、全方位的了解。有…
-
二子乘舟(二子乘舟诗经原文及翻译)学会了吗
二子乘舟作者:姜弋庸【作品解析】这是姜氏所作,写其送尹吉甫离卫时,二人共同泛舟之情景。正如《鄘风.桑中》所言:“送我乎淇之上矣”,…
- 夜久语声绝(夜久语声绝的绝字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 夜久语声绝(夜久语声绝的绝字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 王冕的诗(王冕的诗有哪些)万万没想到
- 王冕的诗(王冕的诗有哪些)这样也行?
- 鸡鸣桑树颠(鸡鸣桑树颠全诗)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