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先擒王上一句(擒贼先擒王上一句是什么古诗)学到了吗
穿越古今,诗词共赏
文 | 向小园 · 图 | 网络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使南宋灭亡,继而统一江南危急关头,多年受金朝残暴统治的中原百姓,苦不堪言奋起反抗在众多的起义军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便是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毅然加入其中,并在力劝耿京“决策南向”后,与南宋朝廷成功接洽,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辛弃疾准备返回军中时,却收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
于是辛弃疾当机立断,即刻率领五十人,突袭有着五万金兵守护的敌营,直捣黄龙,不仅生擒张安国,使之溃败,更顺利摆脱追敌,急驰而归,而后张国安被斩首示众擒贼先擒王,此番气势,当真应了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段往事,每每提及总令人热血沸腾值得一提的是,“擒贼先擒王”这句耳熟能详的军事谋略,并非民间俗语,而是出自诗圣杜甫之手!《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众所周知,大唐能征善战,我们读过的沙场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勇无畏,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战场雄浑,无不豪情万丈,血脉偾张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的诗歌描述中,征战,代表着家国志向,是开疆拓土,是建功立业。
但却极少有人关注背后的民生凋零,哀鸿遍野。
昔日唐玄宗即位,好大喜功,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不义战争换来的便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叫苦不迭譬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征兵惨状,再如《石壕吏》中“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委曲求全因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故而心怀苍生,悲悯尘世,这便是杜甫的不同,他看到了大唐荣耀背后的人间惨剧,于是哀叹民生,以笔申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诗的前四句讲练兵用武,克敌制胜的要诀。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短短四句,言简意赅领兵作战,既要士气高昂强悍勇猛,亦要一击致命有所谋略初读诗中上半,可谓一语中的,乃兵家箴言“擒贼先擒王”一句,更是流传至今。
然而再读下文,便知其中另有深意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的后四句写节制武功,力避杀伐,强调“止戈为武”的本意战场杀敌应当有所限制,各国都应保持边界打仗是为了制止敌人入侵,而不是为杀而杀在杜甫看来,征兵是为了卫国,杀伐是为了护民。
不论是注重强兵的“挽弓”、“用箭”,还是对敌谋略的“射马”、“擒王”,都是为了“制侵陵”,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大杀四方不断征伐此乃国之根本,民之所向只有明白战争是为了“止戈为武”,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纵观古今,多少战争是为谋夺私利,地位、权力、金钱......无数的欲望酿造出一桩桩人间悲剧,这是人之不幸,亦是国之不幸和平,一向是世人所向往的美好明天,在我们珍惜今日华夏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亦怀抱着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愿终有一日,百花齐放,平等自由,热烈辉煌
—- END -—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擒贼先擒王上一句(擒贼先擒王上一句是什么古诗)新鲜出炉
在世时,他还不是诗圣,李白如日中天时,他只是一个超级小迷弟而已。虽平生存诗1500首,但在当时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但他却是我国唯一影…
-
归去凤池夸(归去凤池夸的凤池什么意思)太疯狂了
蘭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疎
- 归去凤池夸(归去凤池夸的凤池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胡是什么意思)一看就会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胡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 长风破浪会有时下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下一句怎么说)一篇读懂
- 长风破浪会有时下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下一句怎么说)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