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洗清秋(一番洗清秋的前一句)深度揭秘
柳永《八声甘州》——美诗团宋词三百首(48)
诗友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宋词三百首》的第48首词,柳永的《八声甘州》,背过的诗友记得在篇末投票打卡呦~~
本首解析音频来源于网络朗诵音频来自诗友王秀婷
1石门老哥原创配图
2王二龙诗抄
3翰墨之美海燕诗抄
原文八声甘州(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注释1.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2.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3.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4.渺邈:遥远5.淹留:久留6.颙望:抬头远望7.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8.争:怎9.阑:一作“栏”词牌概说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源于唐代边塞曲《词谱》以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正体,此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另有变体六种。
代表作品有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简评简析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
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清秋复经雨涤,又生一番变化,词人用一“渐”,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当楼”“登高临远”“望”“叹”“想”等都相关联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观字悟理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诗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美如画卷,生动之极。——老琴
诗友原创
图源网络满江红·建军节抒怀前芳青史几行,凭谁雪,百年屈辱,回首望,英魂历历,丰碑无数热血何惜殷华夏,一身轻许平胡虏逞军威,何惧卧榻边,狐共鼠利剑扫,驱寒暑,军鼓震,清尘雾依北斗,向星辰大海,漫展征途大漠雄关飞霰雪,寒疆湛海拥朝暮。
葆初心,与吾辈同行,复兴路
书海拾珍1.人的存在的秘密并不仅仅在于活着,而是在于为什么活着2.对人来说,安宁甚至死亡比在认识善与恶方面的自由选择更可贵最能吸引人的莫过于让他的良心得到自由,但最折磨人的也莫过于此3.世上曾有许多具有伟大历史的伟大民族,但这些民族的发展水平越高,就越不幸,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在全世界范围内把人们联合起来的必要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参考文献:[1]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18.[2]何士明.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编辑:孙慧,虫声,藏器审校:善兮乐兮、前芳、朱河村夫、空空、翟可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