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韩愈的诗(韩愈的诗精选十首)深度揭秘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

韩愈的诗(韩愈的诗精选十首)深度揭秘

 

1.《答张十一功曹》韩愈  [唐]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创作背景】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803年)春天作的。

【赏析】这是韩愈第一次被贬时写下的诗人生在遭遇挫折之后,心情总是悲伤的,鸟鸣花落,亦会感怀不已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

2.《春雪》韩愈  [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创作背景】此诗作于815年(元和十年),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北方的春天来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元和十年(815),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

“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历来为人称道

3.《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唐]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三为博士时作者所游太平公主山庄的故址,他通过写太平公主大肆修建亭台楼阁,以此来讥讽她的奢华和贪欲,便作下该首诗 。

【赏析】韩愈游历了太平公主山庄后写下这首诗,通过对山庄台榭、林苑连延、花木繁盛,突出太平公主山庄的宏伟壮观,实是讽刺太平公主的奢侈与虚荣。

4.《调张籍》韩愈  [唐]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则有李杜并讥之嫌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赏析】中唐时,人们对或“抑李扬杜”或“扬杜抑李”,韩愈为了批评这种现象,写下这首诗,韩愈认为“李杜文章在,光芒万焰长”。

他热情地赞美了李白杜甫的诗文,看来,宗师韩愈对李白杜甫也相当倾慕哟!全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诗文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5.《花岛》韩愈  [唐]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赏析】诗人看到蜂蝶飞舞闻岛上的花香,寻找水上的花岛,远远望去,岛上花开嫣红,蜂飞蝶舞,像水上飘着一片红云一样这是诗人远望之景,就像一幅美妙的彩绘一样。

6.《听颖师弹琴》韩愈  [唐]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创作背景】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

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听颖师弹琴的感受。韩愈描写了从开始演奏到结束时感受。对于音乐效果,韩愈从开始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到冰炭塞肠,无一不体现颖师琴技的精湛,而展现了精妙音乐的感人力量。

7.《晚春》韩愈  [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赏析】

春日郊游,百花斗艳,草木为了留春,纷纷施展浑身解数,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韩愈总是爱赋予草木以人心,让人觉得草木有知,十分可爱。

8.《题榴花》韩愈  [唐]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创作背景】此诗是题于张十一旅舍的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而作此诗《千家诗》在历代传刻中以此诗作者为朱熹,为后人之讹误。

【赏析】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子儿长成。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创作背景】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赏析】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大张旗鼓迎佛骨入宫廷供奉在此之际,韩愈上了一道《论佛骨表》,大力劝谏宪宗不要信佛唐宪宗盛怒之下,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面对来送别的侄孙,韩愈写下了这首诗有风骨之人,永远是为不为可之事。

韩愈即是如此,在诗中,他将自己想要为国为君的感悟写得凄楚恳切,十分动人千百年来,无人不为韩愈的风骨而感动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韩愈  [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赏析】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的早春,此时的韩愈已经56岁了,任吏部侍郎。

这个时候可能是韩愈最惬意的时候,他刚刚协助平息了一场叛乱,皇帝调他为吏部侍郎而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是行业内的大师所以,彼时的韩愈,虽年近花甲,但心情却是十分好的这首诗是写给诗人张籍的,在诗中,韩愈兴致盎然,观察着早春可爱迷人的景色。

造句清新优美在,历来为人传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