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江流宛转绕芳甸(江流宛转绕芳甸的读音)怎么可以错过

有的诗人写了上万首诗,却没有一首能让后人记住,而有的诗人只留下一两首诗,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若虚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江流宛转绕芳甸(江流宛转绕芳甸的读音)怎么可以错过

 

点击上方蓝字,欢迎光临“兰田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首比较长的诗歌——《春江花月夜》,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一首乐府诗。

《春江花月夜》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古今传诵的名篇,一千多年来,千千万万的古诗词爱好者在朗诵它,书法家在书写它,闻一多先生称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一些音乐家如朗朗、赵聪等人用钢琴、古筝、二胡、琵琶在演奏它,这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的艺术魅力。

唐代诗人辈出,灿若群星清代编纂的《全唐诗》(曹寅、彭定求等奉康熙敕令编纂,共900卷)中,收录了2783位诗人的49403首诗歌(注意到了吗?曹寅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的祖父)其中只收录了张若虚的两首诗。

张若虚的生卒年代和字号已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先请大家欣赏李玉刚的《春江花月夜》,先大体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演唱:李玉刚江楼上独凭澜听种鼓声传

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一江春水缓缓流四野悄无人惟有渐渐袭来淡淡的薄雾轻烟江楼上独凭栏听钟鼓声传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一江春水缓缓流四野悄无人唯有渐渐袭来淡淡的薄雾轻烟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背诵计划没有被吓到吧,这首诗比较长,七言三十六句,先解释两个诗歌里常用的词,“言”就是字,“句”是每个逗号就算一句,“七言三十六句”就是36个逗句(用现代汉语就是18个句号),每句7个字,7*36=252个字。

今天先读全诗,然后以四句为一组,共9组,1-2组为一天共56个字,3-4组为一天,5-7组为一天,8-9组为一天,总共5天。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努力吧!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相当于现代县市武装部长,八级官)生卒年月不详,唐中宗时,同贺之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因诗文俊秀驰名京都,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可惜他的诗歌都散佚了,《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诗作,。

然而就在这两首作品中,就有一首被后世名人名家称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在文学史上有一种奇特现象,有的诗人写作并留下了上万首诗,却没有一首能让后人记住,而有的诗人只留下一两首诗,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若虚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题目来源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今天的任务是先读准读音,弄清大意,也可以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先背起来。(强力推荐——张嘉译在央视朗诵《春江花月夜》的视频)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

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5)汀(tīng):沙滩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6)纤尘:微细的灰尘(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10)但见:只见、仅见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1)悠悠:渺茫、深远(12)青枫浦上:青枫浦(pu,三声) 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音同偏)舟,小舟(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17)妆镜台:梳妆台(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

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7“此时相望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20)相闻:互通音信(21)逐:追随(22)月华:月光(23)文:同“纹”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

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4)闲潭:幽静的水潭(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9“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6)潇湘:湘江与潇水(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29)乘月:趁着月光(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闻一多为什么推崇此诗?唐朝之前,尤其是南朝时,诗坛盛行宫体诗,宫体诗顾名思义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不能参加社会活动,把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藻很赏识,但张昌龄考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意思是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们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不影响四杰这样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象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但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

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个人推荐《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诗人以朴实优美的语言,细致描绘了江南春光明媚的月夜美景,从月升写到月落,从天上写到人间,从过去写到未来,刻画了停泊在春江畔孤舟的寂寞游子的离愁相思之情,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似乎有一种空灵的声音在呼唤,忧郁的心情就可以缓解。

这首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因为是乐府诗,是配乐填句,诗人讲究声韵的变化,每四句一转韵,共九个韵脚,在鉴赏诗歌时,我依照韵脚每四句列出赏析。

声    明

      本公众号为原创公众号,欢迎转发朋友圈,支持原创!     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网站、传统媒体等)转载需联系作者授权。      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快,关注“兰田雨”,大家一起涨知识~

欢迎来“兰田雨”共品汉语之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