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于我如浮云的前一句(于我如浮云的前一句论语)学会了吗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于我如浮云的前一句(于我如浮云的前一句论语)学会了吗

 

立读论语全纪录(7.16)《论语》原文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名家解说李零:“饭疏食”,吃粗粮前人对“疏食”有不同理解硙磨发明前,古代没有面食,所有谷物,谷子、糜子、麦子、稻子都是粒食,“精”“粗”之分,是看米舂得精不精。

这是一种理解另一种,是以好吃不好吃来分但好吃不好吃,标准很难定过去,我们是以大米、白面为细粮,谷子、玉米、高粱、豆子算粗粮我们家乡出小米,进贡皇上,叫“沁州黄”,学大寨时,为求高产,改种东北杂交高粱当时,有个顺口溜,“晋东南地区达纲要,吃的全是猪饲料”,大家认为高粱很难吃。

玉米面,大家也不爱吃,不像现在中国本来没有玉米,也没有高粱,当时的粗粮是“藿食”,即豆叶,不包括小米小米是好东西此外,《释文》引或本又作“蔬食”“蔬食”的意思是“菜食”,大概是瓜菜代的吃法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缺,米饭掺水,和粥一样。

窝头,掺葱根、树叶和野菜“饮水”,喝凉水热水叫“汤”,凉水叫“水”“曲肱而枕之”,“肱”是上臂,指弯着胳膊,把头垫在上面,用胳膊代替枕头李泽厚:方桌四角是分析命题?孔子是嫌人没有基本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还是没有最简单的直观能力呢?不知也矣。

实用理性之思维重启发、暗示、点悟,极具具体情境性质,而不重抽象论证、详尽说明或推理过程中国文化从诗文评点到教育方法,无不重“点到即止”,“不求说破”,一直到禅宗棒喝顿悟,无不以此为上乘法门,即让受教育者自启心灵,独得体会,生机活泼,得真智慧,而免于沦为公式化之机器心理。

因逻辑论证亦不外演绎、归纳两种,真正之科学创造并非来自此种方法,而来于似乎无迹可求的“自由想象”、“自由直观”今日动辄鄙夷传统而盛赞西法,文艺论评也玄奥弯曲,“说理”盈筐,却远不及古人之片言中的,其实何必如此之邯郸学步?真正的沟通(communication)与思考(thinking),均在此“不愤不启”,而不在彼之“推理过程”。

汉唐注疏,宋明语录,并不作长篇大论、逻辑推演,颇不合今日之所谓“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却依然可以启迪人心,给真智慧千卷玄言不如片言折狱,此我宁作此种非学术之小记而不写长篇论文:只这么点意思,便讲这么点言语,不必硬学王婆娘之裹脚长布也。

或曰,此章并非讲知识,仍是讲德行,即道德应举一反三,以约控博,才是“一以贯之”,亦通“画”说《论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杜玉寒绘读友讨论刘桂茂:本章风情高邈钱穆先生说:本章风情高邈,可当一首散文诗读学者惟当心领神会,不烦多生理解然使无下半章之心情,恐难保上半章之乐趣,此仍不可不辨《孟子》书中屡言此下半章之心情,学者可以参读。

钱先生之说甚是,甚是!!!A忠言:孔子自己绝不会用不义的手段去追求富贵这里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品德和乐观主义精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以……为饭;疏食,粗糙简陋的饭;肱,大臂吃着粗糙的饭,喝着水;睡觉时没有枕头就枕着自己的胳膊。

我们能看出,这是一种贫穷简单的生活状态,与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那种困顿生活非常相似“乐亦在其中矣”我(孔子)也乐在其中成语“乐在其中”出自此处这种生活的快乐不可能在于物质生活的充裕,一定在于精神生活的充实。

孔子倡导安贫乐道,“安贫”就是安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状态;“乐道”,就是潜心于做学问、教化育人,宣传和践行忠恕之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靠不义的手段获得富贵,对于我来说如同浮云一样浮云在空,而人脚踏地,两不相干。

孔子的意思是自己绝不会用不义的手段去追求富贵我们从这里感受到孔子对于道的坚守和超然物外的达观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把一切都物质化、金钱化,被欲望所控制,把自己变成财富的奴隶!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在一个个坚苦环境中走过来的。

长征时期先辈们天当房地当床,吃草根、啃树皮,还要和围追堵截的反动派战斗八年抗战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在极端环境下,打的美国鬼子坐在了谈判桌前!爱民: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种高尚的情操跃然纸上,孔子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述其志,表达对于富贵,贫穷的态度,吃粗饭,喝凉水,枕着胳膊睡觉,不觉其苦,当然不是非常愿意这样,而是如果是这样也会乐在其中。

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文质並茂,感人至深,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到现在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刘桂茂:[推荐]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

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锺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最喜欢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

他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修养孔子不由得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因为他没有反应孔子只叹恨“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称赞,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等。

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例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孔子接下就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终身诵之。

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又如孔子和颜回说心里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讨夫子的称赞,卖弄说:“子行三年,则谁与?”夫子对子路最不客气,马上给几句训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其他弟子总很有礼,对子路却毫不客气地提着名儿训他:“由,诲汝知之乎?……” 子路对夫子毫无礼貌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他会说:“甚矣子之迂也……”孔子不禁说:“野哉!由也。

”接着训了他几句颜回最好学,子路却是最不好学,他会对夫子强辩饰非,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对这话都不答理了,只说他厌恶胡说的人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夫子会对他讲切中要害的大道理,叫他好生听着:“居,我话汝。

”(坐下,听我说)夫子的话是专为他不好学、不好读书而说的一次,几个亲近的弟子陪侍夫子:闵子是一副刚直的样子,子路狠巴巴地护着夫子,好像要跟人拼命似的冉有、子贡,和颜悦色孔子心上喜欢,说了一句笑话:“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如果知道子路果然是“不得其死”, 必定不忍说这话了孔子爱音乐,子路却是音乐走调的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

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调)子游、子夏,孔子也喜欢“吾觉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子游很认真要好,子夏很虚心自谦。

夫子和子游爱开开玩笑,对子夏多鼓励子贡最自负夫子和他谈话很有礼,但是很看透他孔子明明说“君子不器”子贡听夫子称赞旁人,就问“赐也如何?”孔子说:“汝器也”,不过不是一般的 “器”,是很珍贵的“器”,“瑚琏也”。

子贡自负说:“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我亦欲无加之人”夫子断然说:“赐也,非尔所能也”孔子曾故意问他:“子与回也孰愈?”子贡却知道分寸,说他怎敢和颜回比呢,回也问一知十,他问一知二孔子老实说:“不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我与尔,勿如也。

”子贡爱批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训他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宰予宰予不懂装懂,大胆胡说孔子听他说错了话,因为他已经说了,不再责怪。

宰予言行不符,说得好听,并不力行而且很懒,吃完饭就睡午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变的宰予嫌三年之丧太长,认为该减短些。

夫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死了没满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吗?宰予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丧吧宰予出,夫子慨叹说:“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贡一样,都会一套一套发议论,所以孔子推许他们两个擅长“语言”。

《论语》里只有一个人从未向夫子问过一句话,他就是陈亢,字子禽,他只是背后打听孔子他曾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必闻其政”,是他求的,还是人家请教他呀?又一次私下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子亦有异闻乎?”伯鱼很乖觉,说没有异闻,只叫他学《诗》学《礼》。

陈亢得意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孔子只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伯鱼在家里听到什么,不会告诉陈亢孔子会远其子吗?君子易子而教,是该打该骂的小孩,伯鱼已不是小孩子了也就是这个陈亢,对子贡说:你是太谦虚吧?“仲尼岂贤于子乎?”他以为孔子不如子贡。

真有好些人说子贡贤于孔子子贡虽然自负,却是有分寸的他一再说:“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陈亢可说是最无聊的弟子了最傲的是子张门弟子间唯他最难相处子游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于并为仁矣”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一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

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刘桂茂:这篇文章有趣,供大家阅读参考(与今天我们学的这一章无关)沧海一粟:@刘桂茂 有趣爱民:此文对我们的读书活动大有益处行天下:读来觉得很生动A忠言:读《论语》开始觉的有的难,越读越顺,越有意思、有趣。

学易:勇于攀登精神的高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一生只在名利中打滚儿,便是富贵乐,贫贱苦只有先战胜名利,才能进一步超越名利,提升人生境界“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便是对名利的战胜。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则是在超越名利,完成人生境界的提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夫子对名利的胜利颜回像个生而知之者,似乎不用过名利关“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路也是个胜利者。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子路的座右铭,他不嫉人有而生害人之心,不耻己无而生求人之心子路做到名利面前问心无愧,便沾沾自喜不求更上一层了因此,《论语》中有夫子、颜回之乐,而没有子路之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夫子对名利的超越。

孔子以志道近仁为乐,自然可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克己复礼不迁怒,不貳过”,颜回以好学安仁为乐,自然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有先走出熙熙攘攘的人群,肯去攀登精神的高峰,渺小汇入宏大,自私臣服于高尚,有限融入无限,才会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丹平:不是乐道安贫,而是乐道安于一切由夫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想到了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由孔颜之乐想到了一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

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的快乐,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骄傲地热爱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不是单一的存在,总是徘徊于形而上的精神和形而下的世俗双重世界之间精神靠信仰夫子的终生信仰是“仁”,他的使命是孜孜不倦地推广“仁”,走在这条道路上,造次也好,颠沛也罢,只有义无反顾,奋然前行,其乐无穷。

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工作太过专注,他一边工作一边吃粽子,而粽子蘸的不是红糖,是墨盒里的墨水,他还津津有味地说“真理的味道真甜!”这就是信仰的魅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有了信仰,形而下的富与贵、贫与贱、穷与通、名与利皆是身外之物,成为人生的背板,夫子说是天上的浮云,云卷云舒,聚散自由,去留无意。

不是安贫乐道,而是乐道安贫,不是乐道安贫,而是乐道安于一切既使和一些“不好”不期而遇,他也会诙谐地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唐人王勃就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一首歌叫《心中的太阳》,似乎为仁者咏叹并加油: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

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下雪了, 天晴了,下雪别忘穿棉袄,下雪了,天晴了,天晴别忘戴草帽心中有个恋人,身外有个世界,我不知道,我应该属于哪一个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亮。

啊,太阳,我心中的太阳刘桂茂:@丹平 先生大飚歌曲,找时间请我们KTV唱一下子呗丹平:@刘桂茂 老师礼乐文化,得唱歌,何况夫子也是个音乐家刘桂茂:@丹平   一点不错沧海一粟:像听音乐一样听论语,像喜欢音乐一样喜欢孔子,像弹奏音乐一样弹奏文字。

刘桂茂:《论语》,是一本教给我们快乐的书天热一棵大柳树,蝉在树上唱大树无私,慷慨地给大地制造了一片阴凉树下小草如茵,小草上铺了一层凉席一个老头儿躺在凉席上,大裤衩子小汗衫,胳膊一弯枕在脑袋底下,旁边放了一把大蒲扇,一罐子井拔凉水。

偶有小风吹来,便觉浑身清凉,忍不住叫一声:“爽!”这是“圣人”?这分明是黄永玉画作中的人物吗!李零说:去圣乃得真孔子这幅样子说不定正是孔子真容,比一本正经坐在孔庙里吃冷猪肉的那个孔子更真实孔子是个乐呵的人儿。

《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习的快乐,后来又说仁者智者见山见水的快乐,听到“尽善尽美”之《韶乐》的快乐,现在又说吃窝头喝凉水的快乐为什么这么快乐?心里没病嘛!心底无私,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因为“敬鬼神而远之”,半夜三更鬼也不会来叫门。

透过柳荫看天上白云悠悠,若他人不义之富贵:一阵风来也就散了,有何可羡哉!若有几个顽童凑将过来,孔子就会坐起来,和他们讲笑话,唱小曲:“桃叶儿尖又尖(桃之夭夭),桃花儿红满了天(灼灼其华),新媳妇儿过了门儿(子之于归),一家子乐无边呀(宜室宜家)……”

此乐真醇,活泼泼一派天机那边厢,姬蒯聩姬蒯辄亲父子正杀得你死我活卫灵公好色不好德,宠着南子小娘儿们;南子却又爱着小白脸儿宋朝,世子蒯聩看着老爹头上绿油油一片大草原,心中有气,便想把南子给除了然而他不知百姓有句俗话,“有了后娘有后爷,铁打的王八随了穴”,卫灵公绿帽子戴得挺舒服,恨上了蒯聩。

蒯聩一看小命不保,溜之乎也,跑到国外去了卫灵公一死,蒯聩的儿子蒯辄接班当上了卫国的君主龙椅没坐热乎,蒯聩在晋国赵简子的支持下打回来了父子血拼,争夺王位,爹不像爹儿不像儿,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全都乱了套喽孔子真想把这故事编成一部电影,电影名儿就叫《瞧这一家子》……怎么,这个名儿后世有人用了?那就算了,反正那时也没处去弄摄影机……。

不义,又富又贵,又当如何?幸福吗?死于非命在等着呢,还奢谈什么幸福?快乐这件事,孔子想明白了,您想明白了吗?《论语》是一本教给我们快乐的书,凭这一条,就该读它A忠言:这个故事编在语文课本上,孩子们也会喜欢呀!老师的文笔让人读得真是享受。

刘桂茂:谢谢德荣过誉了常乐(建新):富贵和浮云竟能密切关联这一章孔子表明的是自己对于人生快乐的理解,再次申明了自己坚持以仁为主的理想吃粗粮,喝白水,枕着胳膊睡觉,这是典型的穷苦生活而面对贫穷,他的答案是不可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来改变环境。

即使你目前暂时身处贫困之中,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的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安乐,不违背自己的追求和道德标准同时,他还提出,不义的富贵荣华,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己是不会追求的一个人有了目标,有了道,天天都在道中,忙自己的事情,修自己的德行,自然是快乐的。

孔子提倡“安贫”,是为了“乐道”,穷富不是一个人乐不乐的根本原因圣人的乐,是乐在道中,而不是乐在穷富中这段话很美,看似富贵和浮云怎么会有关系,实则它有紧密的关联,所以不合道义的富或贵,我们不能去追求老兵李:放到今天,非常合乎养生之道

通过前文@丹平 助教的辅导,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孔子的贫富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羡富,不逐富,不拒富,不骄富;不怨贫,不耻贫,能安贫,能乐贫本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是典型的安贫乐道的姿态:悠然旷达,一派超然物外的洒脱这种生活方式,放到今天,非常合乎养生之道“饭疏食”,吃粗粮、杂粮加蔬菜,营养最全面,胜过精米精面“喝水”,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最佳饮品是白水“曲肱而枕”,卧如弓,最正确的睡姿。

再加上视富贵如浮云的良好心态,非长寿不可不过,孔老先生的个人道德修为仁则仁矣;风雅情致高则高矣;心怀意趣爽则爽矣,只是,卫国还在内乱,诸侯仍在纷争,天下纷纷扰扰老夫子一觉醒来,恐怕又得作“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的浩叹了———————————————《立读论语全纪录》编辑部:李卿(主任)、杨金丽、杨雪、阿郎、曹舒立、邹瑞霞、郎晓薇本期责任编辑:阿郎审核:刘桂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