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的下一句是什么)怎么可以错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的下一句是什么)怎么可以错过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原来是出自此处被我找到了刚读了王维的相思,看看长相思又是如何?‍释义【榆关】-1、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2、山海关古称榆关,又称渝关、临榆关、临渝关、临闾关。

3、榆关镇位于抚宁县中部地区,西距县城二十里这里指山海关【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译文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拼读shān yì chéng ,shuǐ yì chéng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g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

fēng yì gēng ,xuě yì gēng ,guō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gù yuán wú cǐ shēng 赏析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该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古诗文名句鉴赏每日背诵

长按此图或手机扫描二维码可免费关注此公众号每天一首名句 生活从此精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