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全诗)万万没想到

说起他最有名,最为人熟知的诗句就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这一生都没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全诗)万万没想到

 

李贺短短27年的时光,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说起他最有名,最为人熟知的诗句就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郁郁而终神童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反而引起小人的嫉妒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这一生都没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他的内心究竟积攒了多少的酸楚,才能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样的诗句此后的岁月,多少才子试图引用他的这句诗,却都没有人能写出和此句意境相同的诗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的诗诡谲,奇特,在大唐诗坛中绝无仅有。他的视角和其他人不同。他的思想中,面对家国的衰败,老天也会于心不忍,悲痛落泪。

和唐朝王室同宗的李贺在科举时遭人构陷,从此和科举无缘他没能成为谢庭兰玉者,心中的悲愤就是在此时开始积攒的此后在贵人的帮助下谋了一官半职,在官场这三年是他创造生涯的巅峰期之后他去往战争前线做幕僚,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的豪言。深夜中的辗转反侧,不见前路,让因病辞去官职的李贺倍感煎熬。他在奔赴洛阳的途中,心中悲愤,见此大好河山备受摧残。由此写下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

他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现状联系起来,将心中的情感跃然纸上他没哭,他的诗却先流出了眼泪命运并没有放过他,前线失守之后,他只能回老家彩云易散琉璃脆,他的生命如同易碎的琉璃,在现实的重压下粉粹朝代规矩的束缚,让李贺深陷泥潭。

他痛苦的灵魂散发出的却是华丽的诗篇月寒日暖煎人寿

我们目睹了天才的陨落漫天诗文中,是他那熊熊燃烧的生命后人在他留下的余温中,试图抓住那梦一般的灵魂身躯虽腐,精神不糜他的诗句在他死后成了唐朝诗坛中闪耀的巨星但李贺所在的唐朝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人人自危,自顾不暇。

诗与远方,当然优先选择生命后来出现了不少的文人雅士,对于这句诗的研读也就成了他们的日常思考。在众神皆以陨落的诗坛,这句诗成了无人能出其右的存在。

没人能像这位长吉鬼才除了李贺,又有谁能担得起“诗鬼”二字没有他的遭遇,没有他的心境,体会不到他的诗真正的思想一百多年来的文坛诗会,这道题难倒了不少的文人墨客无论对出什么样的句子,都觉得丢失了原句的风骨相得益彰

直到宋朝,继唐朝之后有一个文坛伫立的朝代。唐诗宋词装扮了历史中的十里春风。吟诗平仄,在宋朝的才人中闲得格外轻快。

和李贺不同的是,宋代的石延年有着丰富的人生,在“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被人当做难题流传时,只有他对出的诗句让人称奇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好诗句总是在酒精作用下发挥出极致下联一出,满堂哗然石延年就这样在流水曲觞中出了名。

这两个朝代之间的相互碰撞,是相隔一百多年后的灵魂的交织李贺留下一坛香浓的陈酿,石延年将这坛酒捧到世人眼前曼卿卒后,为芙蓉花神这是欧阳修为好友石延年写的墓志铭很多人说他是个冷门诗人相比李白、杜甫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石延年确实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美景,美酒,知己好友,一醉方休是石延年留下的风采人生海海,山山而川石延年的一生相比李贺还算是幸运一些的写诗作词,读书练字,嗜酒如命,绝世才情可见他的人生多姿多彩石延年早年参加科举并不顺利,

“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落选就落选,心态要好,即便是为他人做嫁衣,也不能摧垮他的心。

剧照他有着一身的傲骨,和那些鹿鹿鱼鱼不同,任何非科举高中得来的官职他通通不要最后在别人不断的劝诫和现实的打压下,他才勉强妥协做了官政客执棋,举步维艰若非身在高位,德高望重,清廉为民做官的乐趣也就少了大半。

从不会阿谀奉承的他很快跌落做了官之后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心性。在看到天子早已成年却迟迟不能亲政时,他又发起了牢骚。指责太后专权。太后哪里受过这种气,一怒之下将他贬了官。

可心性豁达的石延年才不会因为官场的失意就萎靡不振朝堂波谲云诡算什么,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他人生中最大的爱好除了读书就是喝酒风花雪月,煮酒一杯,流水曲觞,诗酒相左才是人之幸事好友担心他去探望他,却被他拉去同饮。

两人开怀畅饮,无论什么样的烦恼都在这酒中消弭了

酒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了喝酒,无所不用其极喝酒都能喝出百般花样来就连皇帝都忍不住劝他就是这样一个骄傲张扬,嗜酒如命的人,写出了媲美“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月若无恨月长圆”我们反复提及的依旧是他和酒的故事。

一生好酒,也因为太爱喝酒而生病,药石无医死于饮酒过度的名人,他不是唯一但被称为“酒怪”的,只他一个。

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有着类似的境遇李贺被人嫉妒,科举无望而石延年在科举登榜后又遇到科场舞弊的事功名瞬间付之东流多年的熬夜苦读却是这样的结果在其他人泪洒当场时,石延年却看淡这世事无常相比心态,石延年要比李贺好太多。

石延年是懂李贺的,不仅读懂了他的诗,也读懂了他的人生。李贺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给他送行的只有路边枯萎的兰草和一轮夕阳。

而一百多年后,迎接李贺遗志的是一个诗酒风雅的妙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