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全诗)真没想到
咸阳中华民族大一统文明的发源地中国革命“两点一存”的重要贡献地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建城2360多年来,咸阳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贡献卓著,如一粒明珠熠熠生辉今天我
咸阳中华民族大一统文明的发源地中国革命“两点一存”的重要贡献地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建城2360多年来,咸阳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贡献卓著,如一粒明珠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创作编辑《咸阳背影:从到》,讲述咸阳这座城与一首诗、一支曲和一幅画的故事。
(资料图)一千多年前,一个微雨的清晨,在渭城(今咸阳)一家驿站客舍,诗人王维为即将启程远赴西北边疆的好友元二送行,写下了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客舍青青,杨柳依依,如诗如画的咸阳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诞生了千古绝唱“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脍炙人口,不久就被当时的音乐家披以管弦,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渭城曲》北宋时期,出现了以《送元二使安西》诗意为主题创作的绘画,其中以画家李公麟的《阳关图》最为著名。
《阳关图》问世后,又催生了围绕该画进行的诗歌创作热潮从宋代到元明清时期,先后有24位诗人创作了32首题咏《阳关图》的诗歌如今,李公麟所画《阳关图》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不知所踪然而一千多年来,从《送元二使安西》到《渭城曲》,再到《阳关图》,对一座城市与一首诗、一支曲、一幅画之间的文化追寻,在历史长河荡起的层层波澜,至今余波未平。
千古绝唱《渭城曲》,众说纷纭《阳关图》,背后是说不尽的咸阳故事、化不开的家国情怀一座城市是立体的一座城市也是多面的而文化是这座城市投映在时间深处的背影“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写于咸阳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很快被当时的音乐家谱上乐曲,在首都长安和全国广泛传唱,称为《渭城曲》《阳关三叠》王维诗中的“渭城”即咸阳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咸阳地处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古人西出阳关,多在此饯行辞别。
王维是唐代开元、天宝时期著名诗人,他精通音律,尤以诗画著称后人评价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点,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非常显著因此,到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以《送元二使安西》诗意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其中以李公麟所作《阳关图》最为著名。
李公麟不仅画艺高超,还在王维诗意的原来意境上,再创新境据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研究,李公麟的《阳关图》问世后,引来其他至少五位画家的仿效,其中就有宋朝著名画家僧梵隆、刘松年和李嵩,他们所作三幅《阳关图》明代犹存。
《阳关图》问世后,还催生了围绕该画所进行的诗歌创作热,从宋代到元明清时期,有24位诗人先后创作了32首题咏《阳关图》的诗其中宋人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所写的15首诗,明确是题李公麟《阳关图》的,其中以北宋邠州(今彬州市)人张舜民的描述最为详细。
今天,李公麟所画《阳关图》已不知所踪然而,渭城依然,柳色常青如今的咸阳,开放大气、时尚典雅、妩媚繁华赏读这些关于《阳关图》的诗作,或许可以引领我们触摸这座城市在历史沧桑中鲜活的脉动和呼吸,体味她曾经的美丽与哀愁。
李龙眠首绘《阳关图》
渭城柳色休相恼,西出阳关有故人李公麟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被称为“宋画中第一人”宋神宗元丰年间,李公麟的同年安汾叟将赴熙河幕府任职,李公麟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画《阳关图》为安汾叟送行,并赋诗一首,诗题为《小诗并画卷奉送汾叟同年机宜奉议赴熙河幕府》,“画出离筵已怆神,那堪真别渭城春。
渭城柳色休相恼,西出阳关有故人”李公麟这首小诗,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翻出,虽有离别的感怆,但着意在劝慰友人不要以离别为怀,一反原诗的伤感氛围,说“西出阳关有故人”,使诗境豁然开朗,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畅达。
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在观看了李公麟《阳关图》后,写有《和题李公麟阳关图二首》,其一:“渭城凄咽不堪听,曾送征人万里行今日玉关长不闭,谁将旧曲变新声”其二:“三尺冰纨一绝诗,翩翩车马送行时。
尊前怀古间开卷,见尽关山远别离”
(资料图)
苏东坡翻唱《渭城曲》
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李公麟所画《阳关图》后来被林旦收藏林旦是北宋福州福清人,字次中,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使等职此外,林旦还收藏了李公麟所画《陶潜归去来兮图》苏轼正是在林旦那里见到了李公麟所画的《阳关图》和《陶潜归去来兮图》这两幅画后,写下了《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其一曰“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
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苏轼诗中所提到的何戡和米嘉荣,都是唐朝元和、长庆年间著名歌唱家,何戡善唱《渭城曲》,米嘉荣善唱《凉州曲》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为此二人赠诗,诗中有“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和“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之句。
苏轼写“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采取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化用刘禹锡的诗,说宋人已经无缘聆听唐代著名歌唱家何戡所唱的《渭城曲》,无缘见识唐代歌唱的艺术之美,空留遗憾后两句“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
”笔锋一转,说龙眠先生见识超群,对王维的诗意有独到的见解和领会,在绘画创作时匠心独运,既再现了王维原诗的意境,又画出了超越原诗的新意境苏轼认为,从诗到歌再到画,艺术之美是相通的,所以听不到何戡唱的《渭城曲》,能观看李公麟的《阳关图》也不失为一种很高雅的艺术享受。
苏轼的同题第二首诗:“两本新图墨宝香,尊前独唱小秦王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前两句说李公麟所画的《阳关图》和《陶潜归去来兮图》两本墨宝还很新,似乎还散发着墨香经过数百年流传,人们依然在酒宴上演唱《渭城曲》,只是歌名已经由原来的《阳关曲》《渭城曲》变成了《小秦王》。
后两句“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苏轼将眼前两幅画所表现的诗意进行比较后说,“不如让我来创作一首《归来引》吧,像陶渊明那样返璞归真,早日回归田园,脱离宦海浮沉,不再四处辗转为官,身似飞蓬,不再一次次与家人和朋友离别,再不闻《阳关三叠》而断肠。
”作为陶渊明的忠实粉丝,苏东坡如此翻唱《渭城曲》也是自然而然
苏子由再续《渭城曲》
弯弓走马自忘生,长听佳人泣渭城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有机会欣赏著名大画家李公麟的墨宝,自然会带上弟弟一起去苏辙在观画后也写有《李公麟阳关图》二首诗,其中之一是“百年摩诘阳关语,三叠嘉荣意外声谁遣伯时开缟素,萧条边思坐中生。
”诗的前两句说王维(字摩诘)写《送元二使安西》,已经流传数百年,《阳关三叠》一直被著名的歌唱家演唱,流传甚广观看李公麟的画,却感受到了原诗以外的新意,是谁让李公麟(字伯时)展开了素白的画纸,画出如此动人的画卷,看后让人不禁顿感边塞生活的寂寞萧条,因此而生出无限的归思。
同题第二首诗:“西出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苏辙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以保国卫家、建功立业为重,因此才西出阳关,离家万里去戍边,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弯弓走马,舍生忘死但是谁不留恋故土家园呢?辞行时,饮下亲人在渭城驿站备下的最后一杯饯行酒,就此别过,关山万里赴戎机,在以后戎马倥偬的艰苦岁月里,一定不会忘记家人和朋友在为自己饯行时含悲忍泪的情形,而辞行的酒宴上歌女演唱《渭城曲》时悲伤欲哭的歌声,也会时常在耳边回响吧。
(资料图)
黄山谷冷眼观世情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42岁的黄庭坚在观李公麟的《阳关图》后写有《题阳关图》诗二首其一:“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黄庭坚说以前听人唱《渭城曲》,眼前虽不见诗中的人和景物,就令人肝肠寸断了;观李公麟的画,并没有听到《渭城曲》的歌声,却也同样感受到令人断肠的悲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想到从此西去阳关更远的地方,那里已经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了,黄沙、戈壁,四野茫茫,人烟稀少,怎不荒凉?。
黄庭坚的同题第二首诗表现出宋诗偏重哲思的特点,“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见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黄庭坚认为,人生的诸多不顺遂数离别为最,龙眠先生李公麟的《阳关图》生动再现了王维诗中令人断肠的意境,然而人自离别,关柳何事?诗人经过思考和领悟,得出结论,“自是离人作许悲。
”原来是离人自己作出那如许悲意,见到杨柳就引发别愁、别情,听到《渭城曲》的歌声,就要心有所感、潸然泪下
陆放翁泣血忆咸阳
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观赏李公麟的《阳关图》后,写有《题阳关图》:“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荒城孤驿梦千里,远水斜阳天四垂青史功名常蹭蹬,白头襟抱足乖离山河未复胡尘暗,一寸孤愁只自知。
”全诗充满了压抑悲痛之情陆游生于两宋之交,成长于偏安的南宋,一生以慷慨报国为己任,立志收复沦陷的国土公元1172年,陆游曾到西北前线,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帐下任宣抚使署干办公事,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涯咸阳,在陆游的心中是青春活力、鲜衣怒马和都市繁华的象征。
在西北前线期间,他曾加入将士们玩蹴鞠的运动,引来万人观看,“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而写《题阳关图》时,陆游经历了梦想破灭,南宋受到来自金和蒙古的严重军事威胁“断肠如在渭桥时”,还有什么比预感到国破家亡的命运更令人痛断肝肠?。
王维写《送元二使安西》是对盛唐开拓进取的讴歌,也是身经“安史之乱”后,诗人对国势衰微洞若观火的感知从《渭城曲》到《阳关图》,咸阳渭水边故人惜别的一幕,数百年后重现眼前,这对于在“靖康之乱”的巨大民族灾难中成长起来的陆游,心中激起的共鸣和波澜,可想而知。
陆游在《题阳关图》中开首就反问,“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谁”?难道他不知道眼前的这幅画是出自李公麟的手笔吗?不,诗人是在向历史追问、求索,谁该对“靖康之乱”负责,对偏安、动荡的日益衰败的国运负责?是谁造成了这令人想起就断肠和心碎的一切?。
(资料图)
张舜民诗记《阳关图》
我的家乡我最爱李公麟所绘的《阳关图》,今人已无从看到今天我们只能从宋代邠州(今咸阳彬州市)人张舜民的一首诗中,一窥其瑰丽的艺术光芒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神宗元丰四年,他跟随从高遵裕与西夏作战,后来因为作诗说到这次战争失败是因为宋军久屯失利,被贬官。
曾任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右谏议大夫、吏部侍郎等职张舜民性格慷慨,以敢于进言著称张舜民喜画,题评精确,自己也作山水画他的文章“豪迈有理致”,尤长于诗,有《画墁集》传世张舜民的《画墁集》中有《京兆安汾叟赴辟临洮幕府,南舒李君自画阳关图并诗以送行,浮休居士为继其后》一诗,详细地记载了李公麟创作《阳关图》的初衷。
最为可贵的是,在这首诗中,张舜民对画作进行了详细的描摹,使我们今天可以知道原画的内容“古人送行赠以言,李君送人兼以画自写阳关万里情,奉送安西从辟者澄心古纸白如银,笔墨轻清意萧洒短亭离筵列歌舞,亭亭諠諠簇车马。
溪边一叟静垂纶,桥畔俄逢两负薪掣擗苍鹰随猎犬,耸耳駏驴扶只轮长安陌上多豪侠,正值春风二三月分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人举杯苦劝客,道是西征无故人殷勤一曲歌者阕,歌者背泪沾罗巾酒阑童仆各辞亲,结束韬縢意气振。
稚子牵衣老人哭,道上行客皆酸辛惟有溪边钓鱼叟,寂寞投竿如不闻李君此画何容易,画出渔樵有深意为道世间离别人,若个不因名与利红莲幕府尽奇才,家近南山紫翠堆烜赫朱门当巷陌,潺潺流水绕亭台当轩怪石人稀见,夹道长松手自栽。
静锁园林莺对语,密穿堂户燕惊回试问主翁在何所,近向安西幕府开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西山东国不我与,造父王良安在哉已卜买田箕岭下,更看筑室颍河隈,凭君传语王摩诘,画个陶潜归去来”从张舜民的诗中,我们可知李公麟画《阳关图》的时候用的是澄心堂纸。
这种纸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所属的徽州地区所产的一种名贵纸张,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宋代著名造纸家潘谷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宋仿澄心堂纸,纸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有画。
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空气清新,渭城驿馆旁几株杨柳在微雨中显得更加碧绿清新,驿馆客舍里,诗人正在为友人饯行,酒已微醺,最后还是举起酒杯,对友人说,再干了最后这杯酒吧,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最后一句重似千钧,生死之交的情谊尽在其中。
王维用两个特写镜头,胜过千言万语,描绘出一幅清新洁净、沉郁感人的故友惜别图诗的背景是客舍、柳树、微雨,人物只有诗人与友人,其他驿馆里的人来车往,都虚化淡化了李公麟在《阳关图》中怎么表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呢?张舜民诗中是这样描摹的:“短亭离筵列歌舞,亭亭諠諠簇车马。
溪边一叟静垂纶,桥畔俄逢两负薪掣擗苍鹰随猎犬,耸耳駏驴扶只轮长安陌上多豪侠,正值春风二三月分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人举杯苦劝客,道是西征无故人殷勤一曲歌者阕,歌者背泪沾罗巾酒阑童仆各辞亲,结束韬縢意气振。
稚子牵衣老人哭,道上行客皆酸辛惟有溪边钓鱼叟,寂寞投竿如不闻”由此可见,李公麟的《阳关图》首先是人物众多,不仅有舞者、歌者、钓叟、樵者、猎者、主人、客人、童仆、稚子、老人,还有道上行客再看背景,除了客舍和柳树,有短亭、筵席、车马、溪水、桥、苍鹰、猎犬、豪侠、骡等。
李公麟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的人和物呢?张舜民认为这正是李公麟匠心独运的地方,是要“画出渔樵有深意”张舜民认为李公麟的深意就是要“为道世间离别人,若个不因名与利”世上离别的人,说到底都是为了名与利接着他想象友人家中的豪华舒适,“红莲幕府尽奇才,家近南山紫翠堆。
烜赫朱门当巷陌,潺潺流水绕亭台当轩怪石人稀见,夹道长松手自栽静锁园林莺对语,密穿堂户燕惊回”红莲幕府是幕府的美称家里这么好,主人哪里去了?“试问主翁在何所,近向安西幕府开”原来是要去往安西都护府任职接着,写客人的心理活动“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
西山东国不我与,造父王良安在哉已卜买田箕岭下,更看筑室颍河隈”造父善于养马、驭马,曾为周穆王驾车巡狩天下王良也是春秋时之善驭马者张舜民用造父和王良喻识才者西山指伯夷和叔齐在武王伐纣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唱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奥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伯夷、叔齐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张舜民认为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愚忠愚孝,指出人们一味地追求功名,乞求被人赏识都是虚妄的,还不如早点摆脱名利,回归田园,安享天年。
这一点,张舜民和他的挚友苏东坡观点一致苏东坡观《阳关图》后说“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张舜民在全诗最后用调侃的口吻说“凭君传语王摩诘,画个陶潜归去来”被誉为“经为通儒,文为名家”的元代著名学者李冶在《静斋古今黈》中说,“《宣和画谱》载李公麟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
盖深得杜甫作诗体制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叹,虽衣破屋漏非所恤,而欲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公麟作《阳关图》,以别离惨恨为人之常情,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不关于其意,其他种种类此”李冶认为,李公麟在画中画一钓叟,于驿馆一片离别纷乱中,忘形独钓,对哀乐没有丝毫关心,正是画家的匠心独运之处。
这一点似乎与黄庭坚观《阳关图》后所写“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显得心有灵犀
吴曾:我为“渭城”鸣不平
《阳关图》应为《渭城图》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
古人“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艰辛宋代学者吴曾在他的《能改斋漫录》中谈到李公麟所画《阳关图》认为,画家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意作画,原诗写的是发生在渭城的事情,却为画作取名《阳关图》是不恰当的。
吴曾援引《汉书》记载,说“上党有天井关,敦煌龙勒有玉门关、阳关,去长安二千五百里”而“唐人送客,西出都门三十里,特是渭城耳今有渭城馆在焉,即古之渭阳据其所画,当谓之《渭城图》可也”吴曾因此还说苏东坡在观看了李公麟的《阳关图》后所写“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
”也是受了李公麟的误导吴曾认为黄庭坚在《题阳关图二首》中所写“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比较贴切,符合地理常识他说:“详味山谷诗意,谓之《渭城图》宜矣”因此,吴曾认为细细体会黄庭坚的诗意,李公麟创作的《阳关图》,应该称作《渭城图》才妥帖。
(资料图)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
西出阳关:哀愁已逝,豪情犹在千古绝唱《渭城曲》,众说纷纭《阳关图》,背后是说不尽的咸阳故事,化不开的家国情怀百二山河,渭城依旧,山河安然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建城2360多年来,咸阳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贡献卓著,熠熠生辉,并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咸阳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文明的发源地,中国革命“两点一存”的重要贡献地西出阳关,哀愁已逝,豪情犹在今天,从咸阳乘机一个小时可通达国内40多个城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去年货运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客运吞吐量全国第七。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今天的咸阳已然成为沿“一带一路”挺进西亚、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桥头堡,是资源富集、产业坚实的兴业旺地,成为新时代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围绕新经济、新技术、新基建和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临空经济等优势产业集群谋势而动,趁势而进。
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咸阳优势叠加释放,后发而上据天时、占地利、应人和,一路向“阳”势已成、时已至、业可兴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咸阳,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丝绸之路上加速崛起,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竹凤编辑:任凤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热门推荐咸阳市电子证照系统建成运行!劳模精神在咸阳大地闪闪发光!授牌!191种“咸阳名吃”致敬!梁增基、何菲、刘仙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表彰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全诗)这都可以
直到1900年,考古探险家发现了敦煌石窟,民间曲子词才重见天日,后经学者搜集整理而有《敦煌曲子词集》。…
-
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摩天是什么意思)越早知道越好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实录地点:武冈市实验小学会议室时间:2023年5月25日上课班级:武冈市实验小学五年级14班 …
- 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摩天是什么意思)新鲜出炉
-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楚山孤的上一句)没想到
-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楚山孤的上一句)真没想到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全诗)这都可以?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全诗)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