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达的情感)越早知道越好

品听经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达的情感)越早知道越好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听经典”或“品听诗词”后,即可更方便、轻松地浏览学习诗词、古文、成语等所有音视频内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书籍目录》,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音频资料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01赏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潇潇:风雨之声✦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苒(rǎn)苒:渐渐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渺邈(miǎo miǎo):遥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淹留:久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颙(yóng)望:抬头远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争:怎。✦栏:一作:阑。✦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02解读《八声甘州》这一词牌,源自唐朝边塞曲,相比教坊曲,边塞曲的节奏感往往更强,这点从柳永这首代表作中,表现得分外鲜明,全词,尤其是上阕,格调宏大,一气呵成,毫无滞涩处上阕先写景,大雨无边,泼洒江天,仿佛把秋季的景物洗涤得更加清亮澄净。

此曲有多处须用单字领起,比如开篇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只是实景而已,加一“对”字,则将主人公置身在画面之中,使情感的交融更为自然然后,第二个领字是“渐”,从泛言的“清秋”完美过渡到了具体实景实景首先阔大,是“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然后目光收回到身边,“红衰翠减”。

词人不禁慨叹“苒苒物华休”,春夏之际的种种美景全都逐渐逝去了啊,还能剩下些什么呢?剩下的“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江水东流,所表达的意象源自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指无论白天黑夜,江水都在流淌,不肯停顿,不肯回头,以江水比拟时光,一去无踪,再难挽回。

高明的是,词人在这里不写“昼夜东流”,而用“无语东流”,江水无言,以示无情,以江水比拟时光,亦显时光无情,在如此无情流逝的时光笼罩下,词人显得是这等孤清,这等无助,这等渺小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先写“不忍登高临远”,可是上阕之景本来就是登高所见,而且还有一个“对”字,可见所谓“不忍”,并不是不去做,只是做了以后更觉悲伤,就如同“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一般。

可是究竟悲伤些什么呢?随即点明“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乃是怀乡之故词人感叹自己江湖浪迹,他乡滞留,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何事),事情就发展到这一步了要何时才能摆脱种种羁绊,回到家乡去呀家乡也只是泛指而已,家乡是乡梓、家族、家庭、父母、妻儿等各种怀思的代表,那么,词人最怀想的,是家乡的哪一部分呢?其实是妻子。

在这里,词人没有明写想念妻子,却笔锋一转,开始设想起妻子在自己离去后的举动了想来她应该经常登上妆楼眺望,期盼我回家吧,但是一艘艘舟船从天际般遥远之处归来,上面却都没有我的身影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句,在这里柳永却反其意而用之,说“误几回”,表面上说妻子识错了归舟,实际上是说根本就没有她所期盼的归舟存在。

写完自己想象中的妻子情况,词人突然再绕一个圈,又想象妻子会怎样想象自己呢?她应该不会知道吧,就在她思念着我的时候,我也正在思念着她啊《艺蘅馆词选》中引用梁启超的话说:“飞卿(温庭筠)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此词境颇似之”也就是说,柳永这种手法如同照镜,镜外人看镜中人,镜中人复看镜外人,幻境与实景互相交错,使得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愈加浓厚历代对此词评价颇高,《侯鲭录》引用苏轼的话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说柳词精彩处可与唐诗相提并论项安世《平斋杂说》甚至评价道:“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把柳词与杜(甫)诗相提并论在北宋前期,词和诗相比,本为小道,所以叫作“诗余”,而从柳永开始,词开始摆脱了依附于诗的地位,真正成为一种崭新的具备独有特色的诗的形式,作为唐诗顶峰之一的杜诗,和作为宋词顶峰之一的柳词,确实可以说难分轩轾。

✦深度学习,请按下方“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