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真没想到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
韦应物《滁州西涧》朗诵及赏析
【写在前面】听众朋友们,欢迎您收听丁易朗诵的古典诗词栏目,今天和您一起品读韦应物的作品《滁州西涧》,领悟唐诗宋词之美,滋养生命唐诗宋词之美,不仅是其音韵之美,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传达出的意境和生命之美无论是品格中的仁爱、高洁、伟岸亦或是乡情、友情、爱情以及家国情怀或是自然之佳境,合一,回归或是生命的无常,人生的感受,都有其唯美的境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然而诗词最大的魅力便是意象之美,意象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老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用美轮美奂的文字详述了诗词的意象之美,其核心思想就是。
“境界说”;已经作古的李泽厚先生在其著作《美的历程》里也讲述了诗词之大美欣赏着一首首诗词,我们的意识便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便是大千,我们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便是终古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错过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
本该留存于心,珍贵的人和珍贵的情感,不知不觉之间,茫然遗失了,错过了为了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伟大的文化精神力量,从而铸造我们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唐诗宋词,把文化艺术真正带入每个寻常老百姓的生活里。
唐诗宋词完美地把诗词创作与艺术美学结合了起来,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要矢志不移地把这些流传千古的绝唱保留、传承。2023年1月22日星期天农历癸卯年正月初一
【作品简介】《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作品原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⑷春潮:春天的潮汐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名家点评】高棅《唐诗品汇》:欧阳子云:滁州城西乃是丰山,无西涧,独城北有一涧水极浅不胜舟,又江潮不到岂诗人务在佳句而实无此景耶?谢叠山云:“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
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刘(辰翁)云:此语自好,但韦公体出,数字神情又别,故贵知言,不然不免为野人语矣好诗必是拾得,此绝先得后半,起更难似,故知作者用心。
《批点唐诗正声》:沉密中寓意闲雅,如独坐看山,澹然忘归,诗之绝佳者谢公曲意取譬、何必乃尔!《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冷处着眼,妙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一段天趣,分明写出画意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西涧在滁州城西。
……昔人或谓西涧潮所不至,指为今六合县之芳草涧,谓此涧亦以韦公诗而名,滁人争之余谓诗人但论兴象,岂必以潮之至与不至为据?真痴人前不得说梦耳!沈德潜《唐诗别裁》:起二句与下半无关下半即景好句,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
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诗人玉屑》以“春潮”二句为入画句法黄叔灿《唐诗笺注》: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先以。
“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引起,写西涧之景,历历如绘【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
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韦应物(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一看就会
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
-
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会了吗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
- 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也行?
- 苏轼诗词(苏轼诗词大全)居然可以这样
- 池上古诗(池上古诗意思)不看后悔
- 池上古诗(池上古诗意思)干货满满
-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翻译)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