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用法精妙之处)奔走相告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诗摘词选投稿邮箱mm0127m@163.com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

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用法精妙之处)奔走相告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投稿邮箱mm0127m@163.com

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翠微:这里代指山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赏析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积,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

“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丹阳(今属江苏)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

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扫码关注

诗摘词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