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的简介20字)满满干货
【古文诵读及阅读训练】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x0a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的一篇风景小品,介绍了冷泉亭宜人的景色。文章情随景生,境与意谐,度展现了冷泉亭的独特魅力。构思精巧,落笔轻灵,别具匠心,风神俊爽。
【古文诵读及阅读训练】 作品:冷泉亭记 作者:【唐】白居易 朗读:晨 光
《冷泉亭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的一篇风景小品,小品介绍了冷泉亭宜人的景色文章虽是为冷泉亭而作,但亭的位置、体貌略写,而把重点放在登亭观景时的种种感受,情随景生,境与意谐,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冷泉亭的独特魅力。
全篇构思精巧,落笔轻灵,虽是一篇景物小记,却写得别具匠心,风神俊爽。
【原文】冷泉亭1记【唐】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2为最就郡言,灵隐寺3为尤4由寺观,冷泉亭为甲5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6高不倍寻7,广不累丈8,而撮奇得要9,地搜胜概10,物无遁形11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
12,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13,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14,风泠泠15,可以蠲烦析酲16,起人心情17山树为盖18,岩石为屏,云从栋生19,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20足于床21下;卧而狎22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23洁澈,粹冷柔滑24若俗士,若道人25,眼耳之尘,心舌之垢26,不待盥涤27,见辄除去28潜利阴益29,可胜言哉30!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31,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32
,有相里尹造33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34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35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36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37河南元藇38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39,可谓佳境殚40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
41,无所加焉4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43。长庆44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中考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小题(12分)冷泉亭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⑤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⑥,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
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节选自《白氏长庆集》)【注释】①渟(tínɡ)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形容风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消除烦闷、解除困乏蠲:消除、去除。
。④矧(shěn):况且。⑤潺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⑥俗士:指未出家的人,与出家人相对。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杭郡/为最 B.而/撮奇得要 C.吾/爱其泉渟渟 D.可垂钓于/枕上 2.解释文中画线词的意思。
(3分)⑴尤( )⑵隅( )⑶辄(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⑴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⑵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4.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3分)
【参考答案】1.D2.⑴突出、优异; ⑵角落; ⑶就3.⑴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的清泉洗脚⑵这就是我认为冷泉亭是余杭郡最幽美的地方,是灵隐寺最好的去处的原因啊4.用著名的景观衬托不知名的景点,以突出冷泉亭这一胜景。
【原文注释】 1.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角,原在水中,是唐代杭州刺史元莫所建 2.余杭郡:今浙江杭州市杭州在唐天宝年问曾称为余杭郡,后不久又废郡为州作者沿用前称 3.灵隐寺:杭州名寺。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元年(326年)僧人慧理修建 4.尤:突出 5.甲:第一 6.隅(yú):角,角落 7.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8.累(lěi)丈:两丈累:连接,重迭。
9.撮(cuō)奇得要:亭子选取了奇妙和重要的地势 10.地搜胜概:所处的地方包罗了最美的景色 11.物无遁(dùn)形:美景无所遗漏遁:逃过 12.薰(xūn)薰:草的香气 13.
导和纳粹(cuì):导与纳,指引入纳进 14.渟渟(tínɡ):泉水缓缓流动的状态一说泉水停止不动的样子 15.泠(líng)泠:清凉 16.蠲(juān)烦析酲(chénɡ):免除烦恼,消去困乏。
蠲:免除;酲:酒醉后的困顿疲乏 17.起人心情:振奋人的心情 18.盖:伞 19.云从栋生:云彩缭绕在屋宇之旁,好像从房屋栋梁上生出来 20.濯(zhuó):洗 21.床:坐的用具。
22.狎(xiá):玩乐 23.潺(chán)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24.粹冷柔滑:形容水的清凉和缓 25.若俗士,若道人: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出家人 26.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人们在世俗中沾染的不纯洁的东西。
27.盥(guàn)涤(dí):洗涤 28.见辄(zhé)除去:看到这种景色就立即除去(尘垢)辄:立刻,就 29.潜利阴益:看不见的好处 30.可胜言哉:能说得完吗? 31.
封:边界,范围 32.先是领郡者:以前在这里作郡守的人 33.相里尹(yǐn)造:相里造,任杭州刺史后,又为河南尹,故称相里尹相里:复姓 34.韩仆(pú)射(yè)皋(gāo):韩皋,字仲闻,任杭州刺史后,又为尚书右仆射及左仆射。
仆射:唐朝尚书省长官 35.裴(péi)庶(shù)子棠棣(dì):太子宫中的属官裴棠棣裴棠棣:吴人;庶子:太子宫中的属官 36.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任杭州刺史后曾为给事中给事中:门下省的官员。
37.右司郎中:尚书省官员,协助尚书右丞管理兵、刑、工三部十二司之事 38.元藇(xù):白居易的前任,任职约在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前后 39.如指之列:像五个手指排列着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不译。
40.殚(dān):尽 41.敏心巧目:聪敏的思考和灵巧的眼睛 42.无所加焉:没有什么可增加的了 43.述而不作:出自《论语》,原意是只陈述前人的成说,自己并不创作这里是说只作修葺整理,不再创造新的。
44.长庆:唐穆宗李恒年号。长庆三年即公元823年。
【参考译文】东南一带的山水风景,余杭郡可称最美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灵隐寺的径直最好;从灵隐寺的景致来看,当属冷泉亭为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石门涧水的中央,灵隐寺的西南角亭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这里却集中了奇丽的自然奇景,搜揽了所有优美的山水佳境,在亭中观赏灵隐景致,一览无余。
春日里,我喜爱这里花草的芬芳,树木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呼吸纯净新鲜空气,使人心境平和,使人气血舒畅,令人血气通畅夏夜里,我喜爱那里泉水平静,清风凉爽,这里可以使人消除烦恼,驱散酒后的困倦,激发人的兴致灵隐山上的树木就是亭子的伞盖,四周的岩石就是亭子的屏风;云彩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涧水与亭子的台阶齐平。
坐在亭中赏玩,可以用座椅下的清泉洗足;躺在亭中赏玩,可以在枕边垂钓况且又有潺潺的涧水,舒缓明澈,清凉纯净,缓缓轻流无论你是个凡夫俗子,还是出家之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之事,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之言,看见冷泉亭水,不等去洗涤,一见冷泉便会将眼、耳、心、舌的尘垢清除掉了。
冷泉亭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们的利益,岂能说尽啊这就是我认为冷泉亭的景致在余杭郡为最、在灵隐寺为冠的原因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极易形成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以前在这里做刺史的人,有河南尹相里造建了虚白亭,有仆射韩皋建了候仙亭,有庶子裴棠棣建了观风亭,有给事中卢元辅建了见山亭,还有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建了这座冷泉亭。
这样五座亭相望,像张开的五个手指那样排列着,它们把美好的胜境都占尽了,构筑山水风景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后来的人即使有聪敏的心思、巧妙的眼光,也无法再添加什么了所以,我接任刺史,也只是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新的亭台了。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创作背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至四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年)八月十三日这年,白居易赴杭之初,有些颓然,但是他深深爱上杭州的山水赴任期间,白居易不仅建堤疏井,惠泽百姓,而且西湖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篇,《冷泉亭记》就是其中一篇。
【作品鉴赏】全文分作两层第一层写冷泉亭的景致“最余杭而甲灵隐”作者先写此亭的方位:“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层层写来,由表及里使人们对冷泉亭的位置了然于胸接下来作者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亭在山下水中央”,为后文的铺写埋下伏笔。
待到笔锋触及亭周景色,作者采取了详略结合的写法他先略写春景:“草薰薰,木欣欣”;又略写夏景:“泉渟渟,风泠泠”下面则详写作者身处其间的惬意与感受他先写身居亭中的无限惬意:纵目远望,“山树为盖,岩石为屏”;回神四顾,“云从栋生,水与阶平”;正因“亭在水中央”,故得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以上总写人在亭中的形体之乐。
以下则叙写心神之娱,亦即作者在亭中生发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切身感受:“矧又潺湲洁沏(写对水的视觉感受),粹冷柔滑(写对水的触觉感受),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有形有声之烦忧),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写来洋洋洒洒,巨细无遗。
第二层则将冷泉亭和与其邻近并先其建成的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见山亭总收一笔:“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故而作者表示:“吾继之,述而不作”以此作结,干净利落,颇见豹尾功力纵观全篇,其落足处均在一“情”字上:写春景、夏景,则言及“导和纳粹,畅人血气”、“蠲烦析酲,起人心情”,自然是抒情;写“山树为盖,岩石为屏”,巧用一“盖”字、一“屏”字,写人的视觉感受,当然也是抒情;写“濯足床下”下一“玩”字,写“垂钓枕上”下一“狎”字,固然还是抒情。
通篇寄情于景,即景抒情,情寓于景,景助情生;详写虽侧重抒情,也不忘描景,略写虽重于描景,仍不忘抒情【艺术特色】《冷泉亭记》的艺术特色首先在于作者将景物描写同作看的心理感受紧密结合,笔锋饱含感情,不仅反映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而且作者一味沉浸山水之美中、逍遥而自适的雅士形象也跃然纸上。
冷泉亭的自然风光不仅以其优美适人而使作者流连忘返,同时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冷泉亭记》音韵谐美,句式灵活短句如“木欣欣,风泠泠”,长句如“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既灵活飞动,又不失工整;四字句如“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句句对仗,隔句押韵,又如“薰薰”,“欣欣”,“泠泠”等叠音词的运用,既自然贴切,又富于音乐之美。
现代学者刘孝严评价:“文章将记叙与描写相结合,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写景状物,朴素自然;抒情议论,意趣隽永,含蕴深刻,别有风味。”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任左拾遗因上书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当权者,贬为江州司马。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曾出任杭州、苏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官至翰林学士曾官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少傅、白傅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风平易近人,时称“元和体”他写下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主要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有《白氏长庆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微微歌词(微微歌词完整版)墙裂推荐
傅如乔 - 微微 作词:潘凯、周禹成 作曲:周禹成 编曲:周禹成微微晨光点亮这喧嚣世界微微温暖融化昨夜的…
-
微微歌词(微微歌词完整版)学会了吗
微微晨光点亮这喧嚣世界微微温暖融化昨夜的冰雪就像是每一秒都称为岁月微微从不停歇微微就是秋天里每片落叶微微就是彩虹里每滴雨…
- 中华孝道歌词(中华孝道歌词完整版)万万没想到
- 中华孝道歌词(中华孝道歌词完整版)墙裂推荐
-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500字六年级)原创
-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500字六年级)学会了吗
- 南安军(南安军文天祥)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