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杜家最完整的家谱(米脂杜家最完整的家谱)这样也行?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很多寨子,有一个官职叫“知寨”,就来源于此。当时北宋名臣范仲淹经略陕西,在此建立“米脂寨”。这是“米脂”二字最早

杜家最完整的家谱(米脂杜家最完整的家谱)这样也行?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很多寨子,有一个官职叫“知寨”,就来源于此当时北宋名臣范仲淹经略陕西,在此建立“米脂寨”这是“米脂”二字最早出现于历史上之所以叫“米脂”,因为米脂生产一种小米,色泽金黄、质黏味香,熬成的粥细腻柔滑,好似流动的油脂。

  在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米脂不仅是文化陕北的典型代表,更是一块人文乐土、文化富矿清光绪年,米脂在科举考试中得到陕西学使“各属文风,推米脂第一”的褒扬明清时期,米脂出现了24名进士、105名举人的盛况。

近现代涌现出李鼎铭、杜斌丞、杜聿明、刘澜涛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米脂采风,在朋友的陪伴下,我游历了杜斌丞纪念馆、杨家沟、李自成行宫、高西沟等地那次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杜斌丞纪念馆,杜斌丞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也是国民党中将杜聿明的堂哥。

他支持学生爱国运动,鼓励学生为国效力,为发展地方教育他还支持兴办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师范、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杜斌丞一生不断坚持革命1947年3月20日被国民政府逮捕,1947年10月7日于西安英勇就义。

  谈到米脂的男人,人们往往会想起一代枭雄李自成我第一次来米脂的时候,一直没去参观李自成行宫后来,因为看了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便很想去米脂县参观李自成行宫来到李自成行宫门口,景点的门关闭了,只是门口还热闹,小摊小贩的米脂特产,特别诱人。

我站在李自成行宫门口,久久地望着这座宏伟的大门,沉思良久  李自成出生在明朝末年,这是明朝昏暗腐朽的时期,他背了两条人命投军在明末,由于难以忍受明朝的腐朽统治,各地起义农民军纷纷崛起,明王朝既要镇压反抗,又要抵御关外满清的入侵,在这场农民运动中,李自成率起义军打进京城,置使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上。

  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他以为好日子到来了但是,也正因为农民军推翻了明朝,给后金巨大的契机李自成立国号大顺时,多次招降吴三桂,当吴三桂有归降意向时,半路却传来李自成部下强行掳走他的家人,侮辱他的爱妾陈圆圆,他清醒的认识到,李自成这个集团不可能取得天下。

吴三桂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投降满清,后金南下,打败了李自成  这次受邀参加名家看米脂活动,在主办方的安排下,我再次来到李自成行宫从一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广场,广场中间伫立着一座雕像,一位身披铠甲,相貌英俊的大将骑在马背上,一手高举战剑,一手勒紧马缰,战马前蹄腾空,咆哮怒吼,大将刚毅果敢,英气逼人,这就是闯王李自成。

虽然李自成失败了,但他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可以说,他是,一代枭雄,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成功地改写了历史,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米脂不仅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而且还是榆林最有名的美女县。

米脂以人特别是女子作为品牌,并且在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能长盛不衰,足以说明米脂的婆姨不同凡响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米脂的女子就占了一个,这个人就是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的美女貂蝉  貂蝉是米脂婆姨,她的故乡就在米脂县城西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

艾好湾村现在有一奇峰,唤做北山,半山腰上有一山洞,便是美人曾经生活过的"貂蝉洞"貂蝉有多美呢?传说貂蝉降生人世后,三年间当地桃杏花一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如风摆杨柳,婀娜多姿;静时如玉树临风,袅袅婷婷。

  作为米脂婆姨,貂蝉的美离不开米脂小米,吃当地的小米,婆姨们白里透红,皮肤细腻,其俊美的肌肤是从"淅之如脂"的小米中得到的营养在米脂,小米不仅只用来喝稀饭,还可以制成油、醋、菜、糕、小米薄酥脆等食品、保健品和药品。

  米脂婆姨的美不仅源于米脂小米,还与米脂多民族融合交汇有关,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族与中原汉族,其中还有不少发配、充军于此的江南富商大吏的后裔,各色不同的人群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在此繁衍生息远缘相交的优势孕育出了既有内地汉人俊俏秀丽的容貌,又有“胡人”粗犷豪放性格的“边塞”女子。

  米脂婆姨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每当民族危难关头,就有米脂婆姨的抗争;每当时代召唤,就有米脂婆姨的身影特别是近代,成千上万的米脂婆姨以民族解放为己任,毅然走出家乡,奔赴全国各地20世纪30年代,就有米脂婆姨漂洋过海,留学求知。

建国初,供给制改工资制,仅外级以上的米脂婆姨就有几百人,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五年前,我深入米脂县高西沟村采访在高西沟,春赏鲜花烂漫,夏享窑洞清凉,秋摘累累硕果,冬领黄土风光这次受邀参加名家看米脂活动,再次来到高西沟,还是为高西沟的巨变感到震撼。

走进高西沟,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  了解高西沟村史的人都知道,《米脂县志》对1949年的高西沟是这样记载的:无人、无草、无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高西沟人在这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坝淤地、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松柏便是当年全村男女老少下到几十丈深的沟里,一罐一罐把水拎上山浇活的。

  高西沟的故事并非老套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它更像是一个身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村庄花了多半个世纪的时间,一代又一代接续不停歇,向全世界证明了一件事:生态与经济可以协调发展  丰收时节,在高西沟的小米地里,鼓声震天,人头攒动,一队队秧歌队伍翻滚腾跳。

他们身穿艳丽的服装、手舞彩扇、手撑花伞、举着烟袋、摇着皮鞭……他们热情奔放、扮相滑稽、表演精湛……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米脂变了,它不但有了绿水青山,还有了金山银山!(封新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