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的时是什么意思)这样也行?

中考古诗鉴赏、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文、古诗鉴赏汇编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20

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的时是什么意思)这样也行?

 

中考古诗鉴赏、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文、古诗鉴赏汇编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2022北京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2021—2022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  古诗、文言文汇编

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2022年江苏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2021—2022学年广东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外、比较阅读文言文汇编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潍坊济宁临沂烟台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lǘ)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尊君在不(2)相委而去(3)及其稍长(4)家贫无资2.翻译下列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4.请用甲文中原句回答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两点错误?。

5.甲、乙文中陈元方、欧阳修值得你学习的品质分别是什么呢?(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荀巨伯探病友》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

舍去舍弃C.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D.友人有疾生病7.下列“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相委而去B.而入有义之国/人不知而不愠C.而敢独止/温故而知新D.遂班军而还/不义而富且贵8

.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元方和荀巨伯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注释】①已:止,罢②已而:过后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恬:安然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         (2) 去后乃至            (3)。

尊君在不             (4)辄默记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冕因去B.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C.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D.下车引之父怒挞之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3.【甲】文主要表现元方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的品质14.两篇文章都是刻画儿童形象的,阅读后,试就其中一篇说说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阅读甲文《陈太丘与友期》和乙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②文举至门,谓

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③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④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⑤之太中大夫陈韪⑥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⑦,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⑧①诸:到②通:通报③仆:李元礼谦称④奕世:世世代代⑤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⑥韪(wěi)⑦了了:聪明;明白通晓⑧踧踖:恭敬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15.选出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A.期:约定/随:跟随B.家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乃:才C.不:同“否”/谓:对……说D.委:舍弃/是:这16.翻译下列句子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B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17.各说出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孔文举的性格上的一个特点,并用原文句子证实。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19.解释加点词意思⑴俄而雪骤⑵差可拟⑶尊君在不⑷元方入门不顾20.翻译句子⑴白雪纷纷何所似?⑵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1.按要求作答

⑴用原文句子填空:甲文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体事件等内容,“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可见谢安与小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⑵乙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元方行为与品性正直,合乎道义?二、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相委而去(舍弃)C.故人来,方与之食(他)D.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中)23.下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B.家君是谦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C.《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D.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2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写有关诚信的事B.《陈太丘与友期》刻画了两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C.《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D.《陈太丘与友期》的“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

①虞(yú)人:侍卫26.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1)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2)(________)乃往,身自罢之。

27.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8.(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完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

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①绥:安抚②恣:任凭③孤:王侯自称④法:效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3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陈太丘与友

期行(___________)②下车引之(___________)③久而益敬(___________)④周公不师孔子(___________)31.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段中划横线的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2.甲文元方从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乙文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②?”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③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箅(

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②馏:蒸饭③识:记住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3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太丘舍去②元方入门不顾③饭落釜中④俱委而窃听35.用“/”在需要停顿处标注出来。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36.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37.甲文陈元方的表现可用哪一词概括?乙文陈太丘是怎样一个人?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③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韩婴《韩诗外传·田子为相》)(注释)

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承承:谨慎小心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②太丘舍去去:_________③子安得此金安:_________④田子愧惭走出走:_________。

39.翻译下列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言贤母使子贤也40.从[甲]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陈元方?4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句中的“欲”在文中指什么?42.[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①,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②,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①阿:山脚②沾:浸润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元方入门不顾(4)荷天下重名44.翻译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5.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友人的。

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个字回答);乙文中陈季方用“______________”的比喻来评价自己的父亲46.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请结合两文来谈谈陈太丘儿子们的聪慧之处(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张吴兴八岁张吴兴①年八岁,亏②齿先达③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注释)①张吴兴:东晋人张玄之(字希祖)因他曾在吴兴做过太守,所以又被称为张吴兴。

②亏:缺少③先达:有德行和学问的前辈4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元方入门不顾②先达知其不常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君口中何为开狗窦?49.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甲)文中陈元方在父亲受到友人的辱骂时,_______;(乙)文中张吴兴_______,巧妙应答从陈元方、张吴兴面对不同处境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具有_______的共同特点(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世说新语》。

5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2)尊君在不不:___________(3)下车引之引:_______________(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俱:_____

(5)王欲舍所携人舍:_______________5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52.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53.(乙)文中王朗和华被两个人在患难时对别人的态度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之长子也,少知名。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③笔益两字”因听与笔④恪续其下⑤曰:“之驴”举⑥坐欢笑,乃以驴赐恪(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长检:长的标签③乞请:请求④因:于是听:听从与:给⑤续其下:在下面添加⑥举:全55.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③孙权大会群臣④乞请笔益两字56.翻译下面句子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⑵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57.有人说,最后友人都认错了,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也是一种无理的行为,你如何看?58.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一说元方和诸葛恪的人物形象有何共同之处(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

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59.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1)与人期行期:_____________(2)太丘舍去舍去:______________.60.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1.(甲)文中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62.(乙)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至少写出两点(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明·周晖《金陵琐事》)(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67.解释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68.翻译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2)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69.上述两篇文章分别强调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到任担任并州牧时,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6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太丘舍去(______)(2)则是无信(______)(3)及事讫(______)(4)先期一日(______)6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66.(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

“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70.请用/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尊君在不____(2)自以形陋____(3)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4)魏王雅望非常____7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3)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73.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魏武性格特点有何不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7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___)(3)华捉而掷去之

(_________)(4)宁读如故(_________)7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子非吾友也7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和管宁分别是怎样的人(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山公①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②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③,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

夜穿墉④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⑤殊不如,正当以识度⑥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山公:指山涛嵇:指嵇康阮:指阮籍②金兰:指朋友同心同德、志同道合。

③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典出《左传》,晋公子重耳带着狐偃、赵衰等人流亡国外时经过曹国,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仔细观察后,认为狐、赵等人均有辅助君王的才能,一定可以帮助重耳返回晋国执政④墉:墙壁⑤才致:学问、情趣。

⑥识度:见识、气度77.解释句子加点的字(1)去后乃至(__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___)(3)意欲窥之(________)(4)达旦忘反(_________)7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元方入门不顾(2)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79.甲、乙两文都是记述友人交往的故事,陈太丘认为交朋友要__________,山公认为自己能与嵇、阮相交靠的是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卓恕①为人笃信,言不宿诺②从建业③还家,辞诸葛恪④,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日”是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⑤恕至宾客皆曰:“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

”已而恕至,一座尽惊(选自《会稽典录》)(注释)①卓恕:三国时期吴国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人)②言不宿诺:说的话无不及时兑现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诸葛恪(kè):三国时吴国人,曾任吴国太傅⑤须:等待8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元方入门不顾(3)从建业还家(4)会稽、建业相去千里8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恕至82.主题理解甲文从反面写了友人的。

“无信”,乙文从正面写了卓恕的“_________”(用文中词语作答)写法虽异,主旨相同,都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十二章》)8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太丘舍去舍:(2)入门不顾顾:(3)人不知而不愠愠:(4)三军可夺帅也夺:8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6.在与人交往上,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

?从乙文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4.(2018秋•朝阳区期末)阅读文段,完成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同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主,已去。

”友人使怒日:“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无方日:“君与家君期目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间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过中不至人迹罕至B

.尊君在不不耻下问C.下车引之穿针引线D.入门不顾瞻前顾后(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项是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自己离开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自己离开。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有读者认为元方的言行是方正的,也有人认为元方不够方正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

.(2019秋•丰台区期末)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①与人期行②求闻之若此(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是无信思而不学

则殆B.日月之行曲肱而枕之C.及其家穿井其一犬坐于前D.闻之于宋君于我如浮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①元方入门不顾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两篇短文都与谈话有关,【甲】文元方与友人的谈话,体现出元方 。

①;【乙】文宋国人对丁家打井情况的谈论,启示我们②参考答案1.通“否”不;舍弃,抛弃;他;钱2.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3.C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欧阳修的勤奋刻苦【解析】甲: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乙:选自《欧阳公事迹》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参考译文:乙: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

欧阳修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和作诗的方法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作诗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有时书还没抄完便已经能够背诵。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读书小时候写的诗、赋等文字,文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单篇8   yuan  一课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七节团购45yua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