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龚全珍嫁几个丈夫(龚全珍简介资料)万万没想到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龚全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9月2日16时16分逝世,享年100岁。

龚全珍嫁几个丈夫(龚全珍简介资料)万万没想到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龚全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9月2日16时16分逝世,享年100岁。

  1923年,龚全珍出生在山东烟台  中学时,她看到侵华日军残害中国同胞  内心深受触动、寝食难安  “他们要我们学日语  我就不学,日语得了个零分回来了”  国破离乱的伤痛  让龚全珍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所在

  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她从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参军入党响应号召来到新疆军区当老师后来嫁给了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

  1957年8月  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  带着妻子龚全珍  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甘祖昌将每月工资几乎全捐献出来用于修电站、建学校、救济贫困户

  △甘祖昌(右)、龚全珍夫妇  妻子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  到当地学校当老师  她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  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离休后,她扶贫济困、捐资助学  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

  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  她无悔选择了物质生活简陋  而精神生活充实的道路  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龚全珍和学生们的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两次接见过她  并且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2013年9月26日  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及提名奖获得者时  习近平特地“向老阿姨致敬”  号召大家弘扬

  和传承龚老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个中国人多么光荣!  当个中国共产党员多么光荣!  我要为她奉献出一切!  可是我做的多么渺小,多么不足!  今后要努力!努力!”  这是一位老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也是她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来源:央视新闻

龚全珍逝世:被亲切称呼为“老阿姨”,子女接力传承家风9月2日,江西省莲花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布讣告,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龚全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9月2日16时16分逝世,享年100岁。

龚全珍 视觉中国 资料图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1923年12月出生1952年,她经人介绍与甘祖昌相识1957年8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接见龚全珍,并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她的真实事迹,曾被改编成电影《老阿姨》受哥哥参军影响,小学时立志走革命道路龚全珍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就立下了走上革命道路的志向1938年初,烟台市大马路平安里的一个巷子里,龚全珍的三哥参加了八路军。

当时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龚全珍,含着眼泪与三哥告别:“三哥,带我一起去吧,我也要上前线”三哥摇头说:“全珍,在家好好读书,三哥秋收时来接你”三哥走了,但他满怀的豪情,为年幼的龚全珍,点燃了爱国的激情在焦急的期盼中,一晃几年过去了。

当龚全珍听说山东许多知识青年奔赴安徽,去寻找人生之路的消息时,毅然给母亲留下一封信,跟着两位老师结伴而行,进入安徽国立二十二中学读高中,后流亡河南省淅川县国立一中在流亡中,好学的龚全珍始终没有放下书本,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西北大学教育系。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同年7月,龚全珍毕业彼时,新中国即将成立,百废待兴的国家需要有志之士去建设因此,西北大学向全体毕业生发出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号召发出第二天,龚全珍报名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3月,在经过半年的进疆培训后,龚全珍跟随队伍向新疆进发与丈夫结缘于相亲,结婚时身穿旧军衣1952年的一天,正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给学生上课的龚全珍,突然被校长李平打断:“龚老师,先停一下,军区后勤部甘部长来调研,让你赶紧去汇报工作。

”李平口中的甘部长,是军中大名鼎鼎的革命英雄甘祖昌甘祖昌出生于1905年,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参加过红6军团二万五千里长征、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二万七千里长征、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长征的老革命。

跟在李平校长身后,龚全珍一时不知道甘部长为何要听自己汇报原来,甘祖昌参加革命后,多年音讯皆无,原配妻子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便改嫁了他人,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他,还一直是个单身汉在军区代司令员王震的嘱托下,李平帮甘祖昌在学校未婚女教师中物色对象,反复斟酌后,觉得龚全珍最适合,所以精心策划了这次见面。

在众人的撮合下,两个人很快情定终身,相携走进了婚姻殿堂结婚那天,甘祖昌和龚全珍两人竟没有一件新衣服,只是穿上了干净整洁的旧军衣一对革命伴侣,就此携手一生随丈夫回乡当教师,退休后仍扶贫助学1957年,甘祖昌因公受伤。

经医生诊断,他的脑部有大块的积血,并有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且这种症状将伴随他一生连续几次的晕倒,让甘祖昌认定自己已无法在领导岗位工作,便决定向组织请求辞掉一切官职,返回江西老家莲花县务农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也随丈夫一起解甲归田。

回乡后,甘祖昌带领坊楼群众开沟排水、兴建水库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却把三分之二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他参与建起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

龚全珍则重新开始教书,最初被分配到九都中学任教,后又调去南陂小学当校长,在南陂小学一教就是13年再后来,她又被调到甘家小学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因病在莲花县逝世,终年81岁甘祖昌走后,龚全珍住进县民政局幸福院,在幸福院的几年里,她把自己当成了工作人员,拿出工资给大伙买营养品,自己动手擦地板、补衣服,还主动资助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

数十年间,龚全珍捐赠、资助困难家庭达10余万元,受助家庭30多户,受助人数达100多人,而她本人的月收入,不过是3000元的离休工资事迹曾被改编成电影,子女传承红色家风龚全珍的大爱情怀,感动了很多人2013年9月,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在会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总书记向龚全珍深情致意,并亲切地称呼她为“老阿姨”。

2014年2月,91岁高龄的龚全珍,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12月,龚全珍家庭被表彰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

澎湃新闻注意到,龚全珍的真实事迹,曾被创作成歌曲《老阿姨》,由韩磊在2014年春晚舞台演唱此外,还被改编成电影《老阿姨》,并于2016年上映,影片不仅讲述了龚全珍与丈夫相携一生、相濡以沫的感人爱情故事,也展现了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受父母的影响,龚全珍的子女也传承了红色家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尤其是三女儿甘公荣,时刻牢记父亲的嘱托,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甘公荣退休后,还积极协助母亲龚全珍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6年12月,甘公荣与母亲龚全珍一起生活的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2022年,甘公荣被评为“最美巾帼奋斗者” 来源:澎湃新闻相关链接:

甘祖昌(1905年3月23日-1986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江西省莲花县人,被称为"将军农民"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副科长、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后勤部部长等职。

先后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数次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祖昌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是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 1957年,甘祖昌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后,带着家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从此开始了29年的"农民生涯"从江西到延安再到新疆,甘祖昌将人生中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中 。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因病在莲花县逝世,终年81岁 甘祖昌: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国解放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甘祖昌头部三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领导工作,领导和同志们都建议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甘祖昌要求回到家乡务农甘祖昌就不辞辛苦地领着乡亲们修水库,建电站,架桥梁,改造红壤田。

他白天参加勘测、设计,晚上还钻研农业科技长期的实践和刻苦学习,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林水利建设经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聘请他为特约研究员扶贫救危为给家乡建设积累资金,甘祖昌回到农村后,全家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可是,支援家乡建设,为乡亲们扶贫救危,他却十分慷慨。

图田村有个青年叫刘海清,从小因病不能站立,父亲又有肝病,一家日子艰难甘祖昌处处关心着刘海清一家上面派医生来给甘祖昌看病,他总要把医生带到刘家他写了十多封信去外地访医求药,一心想让刘海清站起来后来,当他得知刘海清的残腿无法治愈时,又给买书订报,出钱请师傅上门教手艺,鼓励刘海清自强自立。

刘海清学到了一手娴熟的编织技术,增强了生活的信心过了不久,刘海清的父亲刘新胜肝病复发,要住院又缺钱,全家遇到了新的困难甘祖昌立即给县医院打电话:"现在有个危重病人要入院,住院费记在我名下"刘新胜动过手术后,脸色苍白,生命垂危。

甘祖昌赶到医院一看,就不走了他在病房里一陪就是九天九夜刘新胜转危为安后,一把拉住甘祖昌的手,热泪夺眶而出白手起家1939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封锁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将甘祖昌所在的三五九旅从前线调回陕北,一面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一面进行大生产。

当时,组织上交给甘祖昌的任务是,负责领导修械所、纺织厂、鞋袜厂等军需工厂这几个厂除修械所外,都是白手起家 在筹办大光纺织厂时,既无原料,又无厂房,既无织布机,又无熟练的纺织工人,真是困难重重甘祖昌找到一个曾学过织布的红军战士崔米兰做师傅,办了一个织布训练班。

他借用老乡的土织布机,用旧存的一捆棉纱试织成窄面白布,成本比市场上便宜三分之一他向旅长王震汇报后,王震立即从警备团调20多名会织布的战士做技术骨干,再从旅直机关抽调部分公勤人员当学徒,并仿造了8架织布机,派人到山西购了一批原料,办起了纺织厂。

不久,纺织厂又开了8眼窑做机房,新招了100多名工人,自制了10架织布机,改进了操作技术,从而在短期内解决了全旅l万多人的穿衣问题建设新疆1949年,甘祖昌调任一兵团后勤部部长,进军新疆10万大军的军粮如何解决?靠内地进口,没有运输工具,远水不解近渴。

王震同意了甘祖昌提出的派人到全疆摸情况的建议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4个组,他带一个组一行8人,包括5个少数民族翻译,骑着马向白雪覆盖的北疆进发,走遍了戈壁牧场20多天后,各组陆续归来,汇总调查情况甘祖昌向王震汇报说:"有办法了,新疆连续3年丰收,群众把粮食埋在地窖中,不给反动派吃。

原因是国民党政府不收他们的羊毛,牧民们没钱买盐和茶叶我们可以和苏联大使馆商洽,用牧区的羊毛换日用品,解决牧民的生活困难,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王震同意了甘祖昌的意见经过商谈,苏联方面同意先提供一批茶叶、盐、布等日用品,用羊毛偿还。

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很多小组,用银元、人民币和日用品收购牧民的羊毛牧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用同等羊毛换得的实物,比国民党统治时多一两倍,于是便纷纷拿出粮食来换日用品这样,不但顺利解决了10万指战员的口粮问题,而且密切了人民军队和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回乡务农1953年以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经常昏倒,1954年到庐山疗养治病,仍不见好转他每日发愁,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1954年军阶鉴定,同志们一致通过他为正师级,报到总政治部,被批准为准军级,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在授衔仪式上,他穿着将军服,神采奕奕,但回家后却对妻子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此后,他不止一次向组织上写报告:"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

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当时,他的请求没被批准,1957年他又接着写这一年,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到新疆检查工作,他当面向萧华提出申请最终,组织上批准了。

艰苦朴素甘祖昌对子女要求严格,不许他们有任何特殊甘祖昌功成身退以后,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自己种菜自己吃,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衣服破了就补,补好再穿,实在不能补了就拿去做鞋底群众称他的形象是: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

1986年春节过后,甘祖昌病危在弥留之际,他嘴里仍在断断续续地说:"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妻子龚全珍:1923年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唤作平安里的巷弄。

争气的她顺利初中毕业,并考上了市立女中上高中她瞒着母亲辍学,在19岁的时候剪短头发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流亡学生一路流亡抵达陕西,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她也被西北大学教育系录取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大学毕业的她参了军、入了党,响应号召来到边疆,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1951年,甘祖昌乘坐的吉普车从一座被敌特分子锯断的木桥上栽下,他的上唇裂成三瓣,下巴脱落彼时,他落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脑部内还留存着大块的淤血只要稍微一用脑,甘祖昌就会头晕头痛,甚至昏倒眼看着没法再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甘祖昌给组织写了申请,请求回江西农村。

申请交了两次,组织最终同意了作为妻子的龚全珍,虽然心中有疑问、有犹豫,但依然选择跟着丈夫回到江西莲花的小山村甘祖昌怀揣着宏伟抱负,甘祖昌开始在家乡大展身手他亲自下田,用双手一抔一抔捞烂泥,带领乡亲们把200多亩冬水田改造成了良田;他跟工友吃住在工地,和年轻人一起挑水泥、运材料,修建起了江山陂;面对荒山,他动员大家撒石灰、盐巴,烧茅草、烟叶秆,再堆上烟囱里的黑灰,出工钱、出材料,改变土壤酸碱性,把"光头山"变成了丰收岭……修水陂、建桥梁、办企业……。

对于龚全珍来说,她无法在农业上帮到丈夫,但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和丈夫一样实现了为乡亲服务的愿望在学校里,面对山村里的孩子,龚全珍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既要教他们读书,还要带他们劳动几十年下来,龚全珍早就记不清,她劝回过多少辍学的孩子,又为多少学生交了学费。

她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带着整理的资料,到社区、部队、学校,言传身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综合: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 郝文俊向甘祖昌将军和夫人龚全珍致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