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熊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熊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说明文)难以置信

《大熊猫》教学案例分析 徐州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学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更是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邹老师用她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这一教学理念的精髓,对我今后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熊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熊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说明文)难以置信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15

《大熊猫》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的可爱和它的生活习性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我校低段听障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农村,学习能力较差,知识面窄,对大熊猫的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但是儿童对动物的喜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便为他们学习本课提供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支持。

邹冬梅老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抓住大熊猫的可爱,充分发挥儿童喜爱动物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邹老师虽然是第一次给我校学生上课,但是她高超的教学艺术,亲切的教态完全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受到美育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案例描述:(一)、走进文本,组织活动,感悟大熊猫的可爱      1.看一看、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教师拿出玩具熊猫走近学生,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大熊猫样子用双语表达出来      2.读一读大熊猫的外貌特征:自读课文第二段,教师强调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3.填一填大熊猫的特点:多媒体出示表格,      4.读一读、划一划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边读边划,掌握学习方法      5.演一演体会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多种方式表演大熊猫的动作。

(二)、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巧用板书,归纳大熊猫的可爱,水到渠成,激发学生树立爱护大熊猫、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邹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落实课标要求,课堂有许多亮点,对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学情,指导有效学习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整堂课,邹老师一直很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教材主要围绕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展开描写,对其习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针对学情和文本内容,邹老师设计一个非常巧妙教学环节就是近距离观察玩具熊猫,说说他的外貌特征。

这是在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读程度和对玩具熊的观察是否仔细当老师拿出玩具熊走近学生说“你能说说大熊猫的样子吗?”,教室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被完全激发学生双语并用说“胖乎乎的”,师说“你应该说完整——大熊猫胖乎乎的”,又一同学站起来说“大熊猫的四肢是黑色的”,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好孩子,你太棒啦,说的很完整”。

这一环节教师抓住细节培养学生完整的口语表达习惯,她及时的肯定鼓励、巧妙的引导学生,学生很快达到了完整表达的要求听障学生的视觉补偿作用充分发挥,先观察后说说,然后再回归文本读一读,强化了学生对大熊猫外貌特征的认识,尤其强化了学生对口语、书面语的认识。

最后“填一填”,水到渠成,学生轻松的把大熊猫的外貌特征说出来这时教师进一步训练学生说话,“他的身子是胖乎乎的,我可以换一种说法——胖乎乎的身子;它的尾巴很短,我可以说——短短的尾巴”,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模仿的越来越好“头和身子是白的——白白的头和身子;”“换一种说法,意思是一样的,你们要多练习说话,你们刚才说的都很好”。

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此基础上,老师用玩具熊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基本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大熊猫外貌特征,这时不仅强化了口语,也让学生明白如何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既向学生强调了学习方法的运用,又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于实践。

可以说,针对听障学生,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扎实高效的(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时间过长更容易产生疲倦情绪,邹老师引导学生模仿表演大熊猫,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边读边模仿,学生模仿、师生共同模仿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大熊猫生活习性的了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大熊猫,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这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同时也享受到了学习乐趣。

(三)精心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邹老师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演一演等教学环节,各环节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步步铺垫,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

我校学生自学能力差,但邹老师大胆尝试自己学校即徐州特殊教育学校“学讲方式”的教学方式,针对听障二年级学生,她积极采用“五学,五步”的教学行为,教师扮演“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

实践“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 ,缓一步等教学行为,扶放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不仅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更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

      徐州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学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更是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邹老师用她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这一教学理念的精髓,对我今后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    邢军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