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阅历是什么意思(阅历是什么意思解释)没想到

分析与思考。

阅历是什么意思(阅历是什么意思解释)没想到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3 分钟”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很多观点几乎是颠覆性的,非常发人深思,我在第一次读到的时候真的感觉无法接受和相信,但是后来我又思考了很多遍,才发觉到其中的深意,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些点。

书中有句话叫: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怎么解释呢?引题这里先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有一个人,小时候受到过父母的虐待,后来多年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闭门不出他感觉自己非常害怕踏出房门,一出去就会感觉心悸不已,但他非常想改变,想要踏出房门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他发现他做不到。

按照常理来讲,我们可能会想他这样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他小时候收到过父母的虐待,导致心理受了创伤,于是就变成了这样子看起来合情合理对不对?但是书中的分析却与此完全相反书中说,这名男子的心理创伤是不存在的,他并不是因为存在不安情绪而不想到外面去,而是因为不想到外面去,而制造了不安情绪。

不想到外面去就是他的目的,正因为有了这个目的,他才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对吧?进一步地我们来分析分析,我们来思考下这个人他出去和不出去会怎样其实这种闭居者往往有一个心理是,他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

如果说他一直不出去的话,这样父母会非常担心,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甚至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呵护如果他走出去,那就会沦为茫茫人海中的平凡一员,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成为一个平庸之辈他一直心有不满,他想以此行为来博得父母的愧疚、关注、关心,这就是他的目的。

虽然这个结果看起来挺不幸的,但是这个不幸相比之下,对自己就是一种“善”所以,他选择了不走出去所以,正是因为他先有了这个目的和念头,才有了这样的行为我思考了良久,仔细想想还的确是的接着我想找出我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一想,还真有和这个类似的,所以深有共鸣。

我中学的一个故事我中学的时候,爸爸经常接送我上学,由于爸爸那段时间经常需要送完我早去进货,所以那段时间我就去教室去得比较早,久而久之在班主任心理便养成了一个“勤奋”的形象有一次,班主任在班上跟其他同学“表扬我”说,你们要多向崔庆才学习,他非常勤奋,每天来的很早,非常刻苦。

接着他说了一句:为什么来的比较早呢?可能因为比较笨,笨鸟先飞我当时听了觉得无法接受,我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聪明后来我为了证明自己不笨,想让大家看到我不靠努力也能考好成绩我就开始讨厌努力,主动变得不那么努力,因为一旦我也能学习好了,我就可以证明我聪明了。

但结果是,我的成绩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我表面上把原因归结为,班主任的话给我的心理造成了创伤所以你看,我因为自己一直想得到他人眼中所谓的聪明,而故意选择了这样的结果表面上我的成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实际并不是因为老师说的这句话给我了心理上的创伤。

我成绩下滑的原因是我想证明自己不笨,于是开始主动去选择放弃了努力,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善”,这是我的选择,只因其我无法直面其背后可能的失败或耻辱但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对于聪明一词的理解有了变化,聪明不等于不努力,即使再聪明,不努力一样成绩也是不好的。

在聪明的前提下去努力,这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经过调整之后,我的成绩后来又上去了害怕被耻笑不去尝试另外还有一件事是我大学找实习面试的时候当时我们那会都在投递实习简历,几个朋友当时都投了 A 公司,而且面得还不错的样子,后来成功拿到了对应的 Offer。

我当时学习成绩其实比他们好一些,所以我觉得理应的表现就应该比他们更好比如说我会想,如果他们拿到了 A 公司的 Offer,而我却面试挂了没拿到,那岂不是很丢人吗?他们能拿到 3 家,那我应该能拿到 5 家甚至更多。

但我也会想,如果我拿到的 Offer 少于 3 家,那岂不是很丢人吗?所以,那会我为了避免这个结果,我就故意没有 A 公司的简历,因为我害怕面试失败,害怕失败之后的耻辱,害怕别人觉得我不如他然后我还故意少投了几家,同时借口说我在准备其他的比赛,没时间准备面试,就少投了几家,甚至这个想法我还专门让我的朋友们知道。

结果自然就是,我也没有拿到 A 公司的 Offer,因为我没有参加面试,同时我拿到的 Offer 数量也比别人少,但我避免了因为没有拿到 A 公司的 Offer 而受到他人的耻笑但这样真的是好的结果吗?现在想想其实挺好笑的。

仔细分析分析,我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看似并不太好的结果?其实这个结果本身就是我的“目的”,是我的选择因为在这个选择背后,我可以避免耻辱,如果我借口没时间准备面试,而没有投递 A 公司,我可以避免因为拿不到 A 公司的 Offer 而造成耻辱,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善”,所以我做了这个选择。

自我分析所以,经过一些反思,实话说,我发现我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在乎他人期望的人,虽然我平时自己不这么觉得,但如果深层次地拷问自己,的确是,我是这样的人我仿佛困在了想要实现自我价值与他人认可并存的完美主义的牢笼里,脚上还被名为“过去创伤/困难/借口”的枷锁或牢牢拴住。

我给自己立下了高的标准,我害怕自己失败,我害怕自己被耻笑,我讨厌别人说我笨,我过度在乎了别人的评价所以这才有了这样的借口:如果当时老师不说我笨来给我造成创伤,我那会成绩肯定不会下滑如果我当时投递了 A 公司,我肯定就会过了。

如果我当时要不是因为参加别的比赛,我肯定就拿到更多的 Offer 了其实,这些都不是真的,都是借口,这些结果其实都可以看成目的,而这些目的背后,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了达到或选择某种“善”,所以才会采取了这样的目的,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思考是的,其实可能很多很多人,都会这样,但这样的状态,会让人过得很累对他人认可的过度追求,彻底扼杀了自由,冠冕堂皇在意他人评价的借口,实则是在意自我对自身的评价无时无刻维护体面的人设,保护那脆弱不堪的自尊心,维持那微不足道的虚荣心,无不一日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活着,用了自我欺骗的手段来实现了所谓的体面。

就像是这样的一些话:一旦...我就可以...了只要...我就可以...了如果我不...那就不会...了都是借口!即使条件有了,我们可能也不会去做,因为问题是我们的目的这就是目的论,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就去做了。

即使条件满足了,我们也不会去做,因为从一开始的目的就不对了我们为了掩盖这些无法直面的痛苦和耻辱,而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一种更为“善”的方式来生活所以,去抛弃那些所谓的他人期望吧,活在他人的期望中,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来自于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虚荣心,那份脆弱不堪的自尊心。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经历赋予我们的意义实际上所谓的创伤、所谓的借口、所谓的阻碍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给我们的经历赋予了怎样的意义,这才是决定我们自身的东西⼈⽣不是由别⼈赋予的,⽽是由我们⾃⼰选择的,是⾃⼰选择⾃⼰如何⽣活。

最后引用稻盛和夫的一段话来结尾吧“世界万物始于心,终于心,你所遇到的压力与挫折,恰好是自我修行的最好机缘,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都是在磨练你的心性,强大你的能力,成就你的人生。

”作者:崔庆才排版:崔庆才崔庆才丨静觅隐形字同名公众号「崔庆才丨静觅」在这里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想法和见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好文和朋友一起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