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墙裂推荐
晚唐诗人杜牧的《赠别·其一》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当代诗人冯唐也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
晚唐诗人杜牧的《赠别·其一》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当代诗人冯唐也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由此衍生出“春风十里不如你”,用以形容青春美少女如果用来形容美食呢?是不是也很贴切?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也!。
春天是美食美品最为集中的季节,提及最鲜最美最入诗的,相信小伙伴们都能数落出很多种,而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那样生动的形象——团团圆圆的,呆呆萌萌的,叫声咕咕咕咕的,是什么物儿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河豚,仿佛一只吱吱呦呦叫唤的小白猪、小黑猪、花小猪,连名儿都是动感十足,魅力四射。
河豚本称河鲀,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其味道鲜美,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
早在春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就有吃河豚的习俗,河豚就被列为美味珍品到了宋代,食河豚之风更盛,素有“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味皆无”的说法而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诗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通过描绘初绽的桃花、嬉戏的鸭子、河滩上的蒌蒿、芦苇的新芽,抒发了对春天的礼赞之情当然,此时最令人欣喜的还有江中的河豚为何把蒌蒿、芦芽与河豚并列呢?原来大吃货苏轼是晓得其中奥妙的。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河豚以暮春最美,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毒也最剧,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固有“拼死吃河豚”之说素喜猎奇、不放过任何美味的苏轼,岂会有不吃河豚之理?他显然是多次品尝过河豚,可谓“死里逃生”,一饱口福。
他赴任杭州通判仕途受贬,途经石首,吃了久负盛名的长江鮰鱼,即兴赋诗《戏作鮰鱼一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他把石首鮰鱼与多次品食过的河豚相比较,认为这人间美味是天公与河神赐予的,是大自然的精灵。
苏轼被贬岭南的时候,还写过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认为,只有丰腴美味的河豚可与荔枝相媲美大诗人苏轼对河豚之美的痴迷是无人可比的,“拼死吃河豚”的故事相传即源于他。
据宋人孙奕的《示儿篇》记载:苏轼谪居常州时,当地有一个善烹河豚的人邀请他去品尝河豚,想借他的名气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没想到苏轼应邀赴宴后只顾埋头大吃,大家有些失望没想到苏轼吃完后放下筷子,大叫一声:“也值得一死!”众人听到后无不大悦。
苏轼认为,为了如此美味,就算被毒死也是值得的明人谢肇淛所著《五杂俎·卷九》也记载了一则“冒死吃河豚”的故事:某外乡人到吴地,当地人请他吃河豚临行前,老婆不由担心,问他:“万一中毒了,怎么办?”他说:“主人一番盛情怎可推却,况且我久闻河豚美味,也想尝一尝。
假若我不幸中毒,用粪汤一灌就全都吐出来了,不会有事的”及至宴席,渔民说今夜风大,未能捕到河豚一干人便改换菜肴,酣饮至夜外乡人醉归分辨不出家人,老婆问话,他干瞪两眼而不能答其妻大惧,急声曰:“吃河豚中毒矣!”其子于茅房取来粪汤,撬开嘴急灌若干。
良久该人酒醒,见家人围在身旁,便问缘由,其妻告知所以,彼此讲明,方知大误
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宋诗第一人”的梅尧臣却反对“拼死食河豚”,他对品食河豚是理智的有一次,梅尧臣前往好友范仲淹任职的饶州做客,范仲淹邀请他一同游庐山在酒宴上,有一位来自江南的客人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河豚的美味,范仲淹表达了极大的兴趣,梅尧臣则认为,为了享用河豚的美味,竟要冒生命危险,这太不值得了。
他即席创作了长诗《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梅尧臣阐述河豚虽为佳品,但其毒足以害命,若烹饪不当,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吃一些寻常的鱼虾来得安全。
如果冒着生命危险去品尝河豚,那么就不是南人所称的“美”,而是骇人的“丑”或“恶”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看到梅尧臣的这首诗,非常赞赏,因其晚号六一居士,他的诗论为《六一诗话》,其中有点评梅尧臣该诗的:“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
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而成,遂为绝唱”因为欧阳修的称赞,梅尧臣得了个“梅河豚”的“雅号”。
其实,欧阳修只是截取了梅诗的前四句,掩盖了其本意,反而使其成了吃河豚的“代言人”,梅尧臣有点儿冤!
不过,尽管河豚有毒,但对其肥嫩鲜美滋味大加赞赏者,大有人在南宋初年诗人王之道在《南乡子》有句:“试问荻芽生也未,偏宜出网河豚美更肥”刘克庄也称:“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对河豚也是念念不忘,他在《蒌蒿宜作河豚羹》一诗中说:。
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他认为河豚固然挟毒害命,可蒌蒿佐之不仅可提鲜增香,还能解毒他在另一首《菩萨蛮》中,更是快意地咏颂:江头杨柳路,马踏春风去快趁两三杯,河豚欲上来清初词人、学者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中,急切期盼道:。
“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看来,诗人们无法抵挡河豚美味的汹汹来袭河豚之食也有其道,只要经专业厨师仔细处理,烹饪得法,自然可一品其美味,更何况现在市面上大都是养殖的河豚,其毒性微乎其微,大可不必担心。
现在作家、美食家汪曾祺曾说,“剔除了有毒部分的河豚,犹如洁本《金瓶梅》”“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人生在世,唯有美食不可轻易辜负了,河豚鲜美,只有懂吃才美,只有吃了才不留遗憾-作者-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团歌歌词(团歌歌词完整版)奔走相告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
团歌歌词(团歌歌词完整版)速看
曾经的你谁唱的曾经的你-许巍词:许巍曲:许巍曾经的你完整歌词介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
- 杀马特是什么意思(杀马特是什么意思图片)没想到
- 非那根(非那根止咳糖浆)这样也行?
- 非那根(非那根止咳糖浆)怎么可以错过
- 李政道简介(李政道简介及生平事迹)速看
- 澄面是什么面粉(澄面是什么面粉读音)不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