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几种)没想到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指明了方

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几种)没想到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圆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菱形定义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差异4.通过对菱形判定过程的反思,获得灵活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素养,进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学重难点:1.菱形的判定方法.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从知识状况来说,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判定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把中间固定在一起的两根细木条,四根等长的小木条,剪刀教学流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活动1】回顾旧知1.菱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哪些性质?。

2.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师生行为:学生回忆并说出菱形和矩形各自的性质教师以对比形式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与情境:【活动2】猜一猜1.类比矩形判定方法,你对菱形的判定条件有什么猜想.2.定义是菱形的判定方法。

师生行为:同学们畅所欲言 ,说出各自的猜想,教师深入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的想法.  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图形结合提出猜想并解决问题②学生参加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类比、猜想、归纳这一数学结论,也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问题与情境:【活动3】探究一情境:用有四根等长的小棍儿,摆一摆,顺次相接得到了一个四边形1.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2.验证你的猜想师生行为: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发现它是菱形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这一亲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问题与情境:【活动4】探究二  1.操作要求:用一长一短的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2.猜想验证所得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师生行为: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猜想并进一步验证教师深入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程度较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关注学生解答过程是否严格规范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操作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使探究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思维。

问题与情境:【活动5】说一说1.用语言描述判定定理2.把判定定理中的“平行四边形”换成“四边形”可以吗?3.对角线应具备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菱形?师生行为: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得出要求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

在定理的基础上变式训练,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与情境:【活动6】小试身手练一练:老师说下列三个图形都是菱形,你相信吗?

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对角线互相平分且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形()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7.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师生行为:引导学生懂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认为正确的命题要进行证明,认为错误的命题要举出反例.最后得出:(1)(2)(5)(7)是正确的,其余是错误命题.

难度值较小,可以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设计意图:反馈联系,夯实基础,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互评互议的形式到达查漏补缺的效果问题与情境:【活动7】课时小结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生行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菱形两条路径判定方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形的变化中形象地看到被判定图形是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它们各要具备什么条件才是菱形,从中领悟到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与情境:【活动8】试一试必做题:课时练55页,达标检测1~5题。

选做题:  顺次连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师生行为:层次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发展空间。

供稿|清河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第五中学  陈磊编辑|孙艳云审核|郭丙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