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汇源破产(汇源破产,为什么超市还有汇源果汁)干货满满

2021年1月18日,香港联交所发布通告称,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退市。一代人的"国民饮料"终于要退市了。为什么说终于呢,

汇源破产(汇源破产,为什么超市还有汇源果汁)干货满满

 

2021年1月18日,香港联交所发布通告称,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退市一代人的"国民饮料"终于要退市了为什么说终于呢,因为汇源果汁自2018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停牌自查,这次终于还是没有满足联交所的复牌条件,被强制退市。

作为家喻户晓的龙头企业,汇源果汁也曾书写过传奇其前身是一家即将倒闭的水果罐头厂,1992年朱新礼接手了负债累累的沂源县罐头厂,成立了淄博汇源食品饮料公司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创始人朱新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为汇源果汁带来第一批价值500万元美元的订单,随后开启了快速发展之路。

2000年,汇源果汁的销售额就已经做到了12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2007年,汇源果汁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当天股价上涨66%,并成为当年香港最大规模IPO然而,随着2018年汇源果汁披露的一起违规贷款,被联交所停牌,此后三年里也一直未满足复牌条件,被联交所强制退市。

至此,陪伴国人28载春秋,曾连续十多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的一代果汁 "巨头"在资本市场落幕了其实,早在三年前汇源果汁被强制停牌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其经营困难和危机重重,那么此次退市背后有哪些隐藏的原因呢,本文用三句话来简单解读一下观点。

第一句话"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事件"就已经给汇源的未来发展和业绩表现埋下了隐患

2008年9月3日,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向汇源抛出了橄榄枝:欲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的股份,总金额超过24亿美元(约合179.2亿港元),溢价接近两倍但这项收购因为违反了国家出台的《反垄断法》以及民族情绪"保护国内民族品牌"的反对最后作罢。

虽然看上去这只是一场"商业联姻"的破产,但是这场收购失败事件对以后汇源的发展是极其深远的第一是,当时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是非常赞同收购的,甚至是为了能被收购已经做了最好的准备:在其进行被收购前,朱新礼等决策团队为提高汇源的资产评估价值,大举扩张产能,甚至是暂停新品研发和推出。

还为了迎合可口可乐的收购需要,裁减了经营16年的销售团队,销售团队压缩掉三分之二,销售元气大伤,另外还准备集中投资上游生产环节这一系列重建体系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巨大,也造成外面欠款比较多,债务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收购失败后,朱新礼不得不带领企业重回原赛道上,公司背负着很大的债务及利息支出,最终也导致经营业绩大幅滑坡,对公司之后的整体运营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二是,可口可乐收购失败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使汇源果汁在资本市场一直走下坡路,股价一路暴跌,短短3个交易日跌去了近58%,直接腰斩,最大跌幅超62%,总市值直接蒸发近50亿港元。

截止到退市前,股价从最高的11.9港元/股,跌至目前的2.02港元/股连锁反应还不止这些,资本市场上的抛弃直接又反作用于了公司的市场业绩表现上,2009年至2016年,汇源果汁营收规模虽然从28.5亿上升至57.6亿元,但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窘境,汇源果汁的扣非净利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为了缓解利润压力,汇源果汁还一直在靠变卖公司资产输血,长此以往下去,公司必然陷入越来越不利的经营处境恶性循环当中。

第二句话汇源公司内部治理混乱,违规进行关联方贷款交易,自身及创始人多次陷入"债务纠纷案件 ",是退市事件的导火索2018年4月,汇源果汁被联交所停牌原因是2018年3月,汇源果汁发布了一则公告,自爆公司违规贷款。

公告称,汇源果汁于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向关联公司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42.75亿元,以便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但是这笔超40亿元的贷款并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也没有履行相关披露义务,并且下落不明,。

汇源果汁也因此违反了联交所相关的上市规则被停牌。其后,也一直没能达到港交所的复盘条件,最终,联交所于2021年1月18日宣布,取消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

从这笔未经董事会批准就借出给关联方公司的巨额款项,以及后面在2018年4月发布了未经审计的2017年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公司的治理体系有多混乱首先,公司的管理层怎么就能绕过董事会把如此巨大的款项借给了关联方,款项借贷过程是如何执行的,这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次,作为一个上市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如此重大的关联方交易居然不披露出来,公司的法务和内控部门简直是完全失去作用,并且明知严重违反上市公司准则而为之,骇人听闻。

受这次违规贷款事件影响,穆迪将汇源果汁的信用评级下调三档至Caa1,惠誉评级也将汇源果汁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CCC+,公司形象一落千丈另外,汇源果汁公司本身及创始人多次陷入"债务纠纷案件",这显然也不太符合联交所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规则要求。

汇源果汁母公司-北京汇源控股有限公司累计被列为被执行人共9次,涉及金额超18亿元公司实控人朱新礼被限制高消费12次,未履行金额5.37亿元2019年12月,招商银行因借贷纠纷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及其他价值,共计约41亿元资产。

一次又一次的"债务纠纷案件"不仅暴漏出的是公司的法人治理和内部治理有多混乱,也体现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一直很高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健康的公司治理环境也是公司稳健运营的第一步,试想汇源果汁在如此混乱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不但会经常面临监管部门的问询和调查与投资者的怀疑,还会引发公司之后运营管理的一系列风险问题,这一切最终也都在汇源身上得到了验证。

另外,被列为失信执行人与财产冻结,也说明了公司的债务危机严重,严重影响公司资金链周转。第三句话公司战略定位失误,四处出击,开展多元化经营,且经营管理问题频出, 是汇源走向衰落的根源

早在汇源果汁停牌之前,汇源集团在就已经在很多其他产业领域投资布局目前汇源集团旗下拥有汇源农业、汇源果汁、汇源果业三大板块汇源农业曾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建设了19个农业产业化园区,形成了种植、养殖、商贸物流、加工、现代农业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多样性格局。

此外还涉足了白酒、葡萄酒、普洱茶、牧场等剥离主业务的领域不难看出,投资的这些多元化项目无一不是"重资产模式":资金要求高、难度大、资金回笼慢,对公司的资金链考验极大然而在耗费了大量金钱与精力之后,这些投资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所谓的产品多元化、大量的投资并购不仅造成了资金链的周转困难,也导致了公司在其主营业务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差,如此下来,公司已经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2011年至2016年,汇源连续六年亏损,扣非净利润从2011年至2016均为负,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

截至2017年6月30日,汇源的总负债规模为115.18亿元,负债比率高达82.5%在公司的一系列的战略投资与部署之后,显然,用于发展主营业务的资金已经非常有限汇源果汁在成为中国最具有知名度的果汁品牌,并且一直占据着果汁市场份额第一名以后,。

公司在主营业务与市场营销方面变得懒于创新并且汇源果汁身上还有一张长期存在的标签"家族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内,朱新礼的兄弟、女儿、女婿均担任公司高管,朱新礼在汇源果汁搞"一言堂",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做了很多不合时宜且保守的管理决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消费升级,果汁饮料的市场在迅速更迭,前有国外许多饮料巨头的涌入,并且这些巨头的主营产品要么就是果汁类,要么就是果汁的"替代品";后有消费场景和支付环境的快速迭代变化但作为一代"国民果汁"代表的汇源果汁,。

仍保持原本的传统的玩法,其渠道、营销、产品设计也没有做出大的调整改变,保守老旧的风格变得慢慢跟不上新时代的潮流,再不如以往吃香在与国内外果汁饮料巨头的强势竞争下,汇源果汁就像一个迟暮的老人一样,疲于应对且囿于资金的限制,没有做出有效的改革创新和反击措施;慢慢的,汇源的产品失去了优势,市场也一步步的被蚕食。

写在最后在汇源果汁遭遇停牌危机后,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父女都退出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其中朱新礼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其女朱圣琴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公司公告显示,汇源果汁的另外一个执行董事鞠新艳接替董事会主席职位,并且公司委任王新农为另一执行董事兼任策略及发展委员会会员。

资料显示,鞠新艳与2001年加入汇源集团,有着20年在汇源的管理工作经验;王新农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达能饮料和百威英博等多家食品饮料公司担任高管工作,有着25年的知名食品饮料公司的管理经验但这次人事变革究竟是汇源退市落幕后的接盘,还是下定决心进行改革,扫除公司颓势,仍需要拭目以待,但不管怎么说,汇源想要恢复其以前"国民饮料"的荣光,一定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