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唐绍仪不满袁世凯无视临时约法辞职时间)全程干货
唐绍仪,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
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刺杀于家中留美归来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次年,唐绍仪以德国人穆麟德的随员前往朝鲜襄助海关事务。
1884年遭遇甲申政变,唐临危不惧,持枪坚守穆麟德宅,给也在朝鲜的袁世凯深刻印象,并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任上表现出干练的外交才能。
在朝鲜期间,唐绍仪与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建立友谊1895年被清廷派遣为驻朝鲜总领事1898年9月,唐绍仪因奔父丧返国,结束其出使朝鲜近10年的外交生涯斐然成就1901年,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
唐绍仪在任期间,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津城区、收回秦皇岛口岸管理权等事务,成就斐然,令同僚们刮目相看袁世凯亦上奏朝廷,称赞唐绍仪出色的表现和能力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
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1906年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唐绍仪在西藏问题谈判中的成就,使他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在客观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力争避免损失过多的权益,抑制了日本在东北扩张侵略的野心,并完全拒绝了俄国企图保留在东北利益的要求。
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他主持路政后,着力扩大我国在外资铁路中的行政管理权和挽回铁路借款方面的损失由于他的力争,沪宁铁路的续借款由原定的9折改为9.55折,总管理处由原来华员2人、洋员3人组成改为只设华员总办1人,洋员在总办主管下分理部门职能。
在广九铁路合约的谈判中,唐绍仪把用人用款之权从英国人手中争回,由两广总督一手经理唐绍仪是近代第一位致力于收回海关控制权的人1906年,他以税务处会办大臣之职主持全国税务总署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即宣称:此次奉命办理海关税务,实为收回税权之一大关键,且海关为中国海关,聘用洋员自应归中国节制。
今虽时事艰难,无所措手,亦当力任其难唐国仪在税务部署成立之时,即电召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各关税务司到京城听训过去垄断海关税务司职位数十年的洋员,如今不得不收敛其威风,在税务处会办大臣的统辖下办事了1907年,唐绍仪被聘任奉天巡抚,并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
他企图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 下退缩了,之后唐绍仪又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翌年,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
在美期间,他鼓动美国财团到东北投资,并以考察财政为名,访问欧洲日本等八国但日本拉拢美国抢先签订日美协议,使唐绍仪的计划落空1908年10月,唐绍仪从上海经日本到美国,后从美国到欧洲第二年7月回到北京,此行他作为清政府特使秘密访问美国,推动中德美联盟和裁厘加税事,虽获美国总统接见,但未取得进展。
1910年,唐绍仪曾一度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但不久即辞职加入同盟1911年武昌起义后,唐绍仪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
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他在和谈中未尽袁世凯之意,并劝袁迎遂南方之意将谈判地点设于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
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国初年,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于1912年3月25日到南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但是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竟以辞职相威胁。
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
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遂于1912年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
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南下革命1916年5月,段祺瑞组阁,以他为外交总长9月17日抵达北京就任,9月25日遭到督军团的通电反对,于是于9月29日辞职同年6月,袁世凯暴毙黎元洪继任总统,但皖系军阀段祺瑞大权在握唐绍仪力主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站在孙中山革命派的立场上,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利诱。
1917年8月,唐绍仪南下参加0运动,9月17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的大元帅,并任命他为的财政部长,但他始终未就任1918年5月,军政府改为总裁制,唐绍仪被国会推为七总裁之一1919年初,南北和谈,北洋军阀政府与0军政府谈判议和,唐绍仪担任南方总代表。
他维护孙中山的0旗帜,但其主张被北方代表拒绝,同时也为把持南方军政府的桂系军阀所不容,被撤掉总代表之职南北和历时年余,终未达成协议5月4日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
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
但此时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已发生分歧,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
次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仍以唐绍仪为财政部长担任县长1929年,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
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他多次邀请粤省要人和专家前往唐家湾考察,还编印《中山县发展大纲》,散发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设法从各方面筹集奖金。
他在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宁粤0”时,唐绍仪参加了汪精卫等人在广州组织的反蒋联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五常委之一惨遭错杀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
1934年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在中山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其去职1936年,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公开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唐绍仪站在蒋介石一边,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提议撤销国民党中执委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关,从而促使陈济棠兵败下台,事后,唐绍仪举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参与政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後,唐绍仪未转移后方,滞留上海1938年9月30日,唐绍仪被国民政府特务刺杀身亡后来的台湾地区杂志所载军统北平站站长的回忆录中说:“因唐已定意做汉0,故予处决”而留在大陆的军统骨干沈醉认为,刺唐是军统奉命行事,实属“误杀”。
对于唐绍仪之死应该说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乐东(乐东房价2023年最新房价)干货满满
所谓自驾游是为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的自由自在,可以更多感受路途的艰辛和愉悦,欣赏沿途的自然风景,触摸历史和人文遗迹,体验当地的风土…
-
故城(故城县)奔走相告
河北故城县疾控中心2月8日消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为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经县防指研究,现就“三区”分级管控有关事项…
- 隐贤山庄(隐贤山庄水上乐园门票多少钱)燃爆了
- 隐贤山庄(隐贤山庄水上乐园门票多少钱)硬核推荐
- 太古仓(太古仓码头有什么好玩)速看
- 舟山岛(舟山岛旅游攻略)真没想到
- 南京到上海高铁(南京到上海高铁多少钱)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