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大理三塔(大理三塔崇圣寺)干货满满

“伽蓝殿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透过这些诗词,和至今林立于苍洱各处的佛教名刹,云南大理“妙香佛国”的遗韵一览

大理三塔(大理三塔崇圣寺)干货满满

 

“伽蓝殿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

透过这些诗词,和至今林立于苍洱各处的佛教名刹,云南大理“妙香佛国”的遗韵一览无余关于建寺筑塔,自古便有着“有寺必有塔”的说法,“佛都”崇圣寺也不例外寺前立塔,故塔以寺名这便是“崇圣寺三塔”之名的由来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靠烟云变幻的苍山应乐峰,东临碧波浩渺的洱海。

崇圣寺三塔是我国西南著名的佛塔,也是中国四大名塔之一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平面布局主塔居前,南北小塔在后,呈鼎足之势主塔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

千寻塔塔高69.13米,是中国现存古塔最高者之一,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是典型的唐代塔式建筑风格。南北小塔建于大理国时期,塔高均为42.19米,均属十级密檐式八角形空心砖塔。

关于崇圣寺三塔的修建,除了宣扬佛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据清代学者王昶所著的《金石萃编》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光阴似箭,往事消弭从修建至今,三塔历经了千年风雨,也历经了多次修缮。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年间官府曾修缮千寻塔,在下台塔基座四周加设青石围栏;明嘉靖年间李元阳修葺三塔,在主塔塔身上加砌青砖贴面保护层;明正统九年五月六日地震,千寻塔震裂如破竹,旬日后复合如故,塔刹震歪,倒向东南;清代乾隆年间官府曾修葺三塔;公元1925年地震,千寻塔塔刹震落,铜函内文物散落于地,主塔东照壁上明人沐世阶所书“永镇山川”四字,“永镇山”三字碑石被震落破碎,邑人严子珍捐资修碑壁,周子安道尹以双勾法将破碎三字钩添,“易石镌成”,并原位装上。

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至1981年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40万元对三塔进行维修,维修时出土了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680余件2006年大理市文化局恢复重建崇圣寺,以三塔及塔区为中心的三塔公园,现在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崇圣寺三塔建筑主体及布局保存完整,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

同时,崇圣寺三塔还是我国砖石结构佛塔的代表作,在建筑技术与造型艺术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创造性,其典型的唐塔风格更是表明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三塔塔藏文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最为珍贵的南诏大理国文物,为研究唐、宋时期云南边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宗教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岁月莽莽,文脉涓涓。昔年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在历史洪流中湮灭,复又重现,唯有寺前三塔以独有的姿态在历史长河中一站便是千年之久。

编辑:唐恋 陈琳玲值周:张辉 胡亚玲主编:李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