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童话

歌颂母亲的诗句(孟郊歌颂母亲的诗句)这都可以


本文乃王琦说旅游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知道,中唐诗歌创作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并不亚于人们赞不绝口的盛唐在诗歌流派的众多

歌颂母亲的诗句(孟郊歌颂母亲的诗句)这都可以

 

本文乃王琦说旅游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知道,中唐诗歌创作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并不亚于人们赞不绝口的盛唐在诗歌流派的众多、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创作手法的孜孜探求等方面,中唐比盛唐还要显得热闹繁华。

我们今天要讲的孟郊,就是中唐诗人中颇有地位的一位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他和韩愈的交谊很深,诗歌创作的风貌也比较接近,并称“韩孟”下面介绍的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诗《游子吟》《游子吟》共有六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写母子之间的伦理之情前四句写慈母疼爱游子之意,后两句写游子欲报答母亲之心诗句朴素无华,明白易懂读这首诗,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一股温暖的母爱流遍全身,同时,又免不了带有几分伤感的情怀人谁没有母亲?谁没有承受过母亲那博大无边的爱?我们读孟郊的《游子吟》,立刻引起强烈的共鸣,也因为诗人准确而纯真地描写出了母爱—这普遍而伟大的人性美。

我们在读孟郊的《游子吟》时,一方面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一方面又带有几缕伤感

“游子”就是在外漫游之人“游子吟”就是漫游之人唱给母亲的颂歌孟郊为什么自称“游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就要简单说一下孟郊的经历了孟郊出身比较清苦,他的父亲只作过一任县尉,大约在孟郊十岁左右去世孟郊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孟郊兄弟三人长大成人孟郊三十岁以后,开始外出漫游,谋求政治出路,一直到五十岁。

二十年之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南北各地为了应考,还曾多次来往于家乡与长安之间但一次次外出漫游并无结果,总是在饱尝了落第的失意和世态的炎凉之后,穷愁潦倒地回到家中孟郊的母亲,不但是位坚毅、慈爱的母亲,还是个洞明事理,旷达贤惠的女人。

孟郊死后,韩愈为他作《墓志铭》其中说,孟郊“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意思是说,孟郊是听从母亲的命令才到长安应考的,考中之后,又听从母亲的话,并没有作官,立刻离开了长安孟郊父亲早死,母亲要他应举入试,无非是继承父志,光耀门庭;但是要儿子只考中,不作官,说明她又是淡泊功名、鄙视利禄的。

这样的母亲,在封建社会确实,难得韩愈的话或许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孟郊后来作了溧阳县尉,数年后,又弃官回家当时有位叫孟简的人,写了一篇《送孟东野奉母归里序》,其中说:“东野既以母命而尉,宜以母命而归”说明孟郊的出来作官是母亲之命,辞官不做还是母亲的主意。

《游子吟》诗题下原有“迎母溧上作”几个字,是孟郊自己为此诗作的注表示是他作溧阳县尉、迎接母亲时所作诗人自己当时已经五十岁了,进入了老境;再看看更加衰老不堪的母亲,他个人二十年“游子”的奔波之苦,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一下子涌上心头,悲从中来,教他不知从何说起。

然而印象最深最使他难以忘怀的,却是他漫游期间,与母亲一次一次的离别场面:老眼昏花的母亲在为儿子整治行装,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着母亲心里翻腾着催促儿子完成功名,又与儿子难以割舍的矛盾心情

前两句写儿子眼中母亲的动作,后两句写儿子看不见,却能体会得到的母亲矛盾心情首句点出“慈母”,次句点出“游子”,是孟郊敬爱母亲、又自愧不能尽孝道心情的反映中国有句古训,是“父母在,不远游”然而自己为了谋求出路,却不得不抛下老母远游。

再说自己一次一次出去应试,一次一次失意而归,虽然母亲淡泊功名,绝不责备儿子,然而自己竟不能替母亲争一口气,真是愧何以当三、四两句把握慈母矛盾心理,极其细微准确前面说过,孟郊初次漫游是在三十岁,已经娶了妻子,他的行装本可以由妻子缝制。

但是,在母亲眼里,儿子终归是儿子出门在外,寒暑冷热,时刻都牵动着母亲的心所以尽管老眼昏花,作针线活早已力不从心,还是要亲自检点才放心母亲已经再三给儿子嘱咐过了,在外求官,成与不成,都要早点回来可是还要一针压一针,缝得又细又密。

无非是怕儿子迟迟难归若是豪门贵宧的公子上京应考,少不了华服肥马,囊中充实,哪里会有衣服破敝的顾虑?孟郊就不同了,全凭这件衣服抵挡风雨,缝得不结实,叫母亲怎么放心得下?

以上四句,都是五十岁的孟郊对往事的回忆虽然现在已经结束了“游子”的生活,仍禁不住柔肠寸断诗写到这里,大有难乎为继之势诗人自然要归结到报答母爱这一层,然而,高天厚地似的慈母之恩,岂是能报答得了的?又怎样形诸笔墨?他觉得,母爱正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自己承受正如在阳光下伸枝展叶的小草。

这个比喻已经很贴切了,然而诗人觉得还不够,于是以反问形式,将前四句升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阳普照万里,何其博大无边?小草高不盈寸,何其渺小有限?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慈母厚爱于万一呢?在艺术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朴素无华,毫不藻饰。

孟郊的诗,向来被归于“苦吟”一派锻炼字句,不遗余力,构思极苦韩愈曾评他的诗说:“钩章棘句,掐擢胃肾”意思是说他的诗章法句法,如同带刺的荆棘,使人读起来艰苦异常,象被掐着肠胃一般可是这首诗却完全是另一幅模样,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似乎是由胸臆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一般。

另一个特点是语言的形象化前四句不必说了,淡淡几笔,一位慈母的形象就呼之欲出最后两句,从内容上看,属于议论性质抒情诗歌本来是很忌讳议论的,可是我们读这两句,并不觉得生硬累赘反而觉得“游子”的心情非如此表述不可。

原因就在于,这两句议论是用形象的比喻写出来的“寸草春晖”现在已经成为成语,人们常用它表达自己对母亲、对老师、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证明这两句含义是多么丰厚,构词是多么凝练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